汉字 | 衛瓘 |
释义 | 衛瓘(三國魏·黄初元年——西晉·永平元年 220~291)河東安邑 (今山西夏縣)人。字伯玉。覬子。仕魏,拜中書郎,轉廷尉卿,至鎮東將軍。鄧艾、鍾會伐蜀,瓘以本官持節監軍。蜀平,會懷异志,發兵反,為瓘討滅,封菑陽侯。入晉,泰始(265—274)初官司空,追爵為公,領太子少傅。惠帝(司馬衷)立,以瓘録尚書事,輔佐朝政。以買后素惡瓘,遂與子恒坐誅。後追封蘭陵郡公,謚曰成。瓘學問淹博,以明識清允稱。明識文藝,尤善書法,與尚書郎索靖俱善草書,時人號為“一臺二妙”。漢末張芝善草書,唐張懷瓘《書斷》謂 “伯玉采張芝法,取父書參之,遂至神妙。天姿特秀,若鴻鵠奮翼,飄飄乎清風之上。”瓘嘗自云:“我得伯英 (張芝) 之筋,恒得其骨,靖得其肉。”其實 “二妙”未必遜於芝也。《九品書人論》 品瓘之隸、草、行於 “上中”。羊欣云: “更為草藁,草藁是相聞書也。”釋夢英云: “瓘作柳葉篆,其迹類薤葉而不真。筆勢明勁莫能得學。”“草藁”、“柳葉篆”之目始於此。有傅稱作〈頓州帖〉,為行書“頓州民衛瓘惶恐死罪”云云六行。古意茂厚,筆技精湛。“頓”字下或寫掉 “首” 字。其子恒亦為書壇勝流。 衛瓘·頓州帖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