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甲骨文合集20305,殷
……保𦰩王……

甲骨文合集3481,殷
貞黄尹弗保我史。

甲骨文合集18970,殷
……保……

小屯南地甲骨1066,殷
丁亥貞王令保老因,侯商。

周原甲骨文H11:50,西周
大保。

周原甲骨文H11:15,西周
大保。
按: 加玉形。

保鼎,殷周金文集成1001,殷
保。

保鼎,殷周金文集成1002,殷
保。

子保觚,殷周金文集成6909,殷
子保。

爵, 殷周金文集成8170, 殷


保爵,殷周金文集成8769,殷
𡤿(保)。

亞俞父鼎,殷周金文集成2363,殷或西周早期
亞{艅(俞)父父庚𫕗保且(祖)辛}。

亞保酉簋,殷周金文集成3235,西周早期
亞保酉。

大盂鼎,殷周金文集成2837,西周早期
(廢)保先王。

保卣,殷周金文集成5415,西周早期
王令保及殷東或(國)五𥎦(侯)。

大保方鼎,殷周金文集成2159,西周早期
大(太)
按: 加玉形。

太保黹作宗室方鼎,殷周金文集成2372,西周早期
大(太)(保)黹乍(作)宗室(寶)(尊)彝。

作册大方鼎,殷周金文集成2759,西周早期
(揚)皇天尹大(保)

師𩛥鼎, 殷周金文集成2830,西周中期
用保王身。

格伯簋,殷周金文集成4262,西周中期
(鑄)保𣪕(簋)。

保子達簋,殷周金文集成3787,西周晚期
保子達乍(作)寶𣪕(簋)。

司寇良父壺,殷周金文集成9641,西周晚期
子子孫永保(寶)用。

曾子斿鼎,殷周金文集成2757,春秋早期
下保(臧)(敔)□□。

秦公簋,殷周金文集成4315,春秋早期
(業)氒(秦)。

走馬薛仲赤簠,殷周金文集成4556,春秋早期
子子孫孫永保用亯(享)。

夆叔盤,殷周金文集成10163,春秋早期
(保)用之。
按: “子”形下加飾筆。

夆叔匜,殷周金文集成10282,春秋早期
(保)用之。

褱鼎,殷周金文集成2551,春秋中期或晚期
永保用之。

𦅫鎛, 殷周金文集成271,春秋中期或晚期
(保)𫊣(吾)子𠇷(姓)。

徐王義楚觶,殷周金文集成6513,春秋晚期
永保身。

姑馮𠯑同之子句鑃, 殷周金文集成424,春秋晚期
子子孫孫永保用之。

羊隹□鼎,西清古鑑02.38,春秋
子子孫孫永保用亯(享)。
按: “子”上部變爲口形。

𨟭侯少子簋, 殷周金文集成4152,春秋
永保用亯(享)。

陳侯因敦, 殷周金文集成4649,戰國晚期
保有齊邦。

中山王鼎, 殷周金文集成2840,戰國晚期
(永)定俘(保)之。
按: 附加“爪”的寫法,成爲 《説文》古文的形體來源。

十年陳侯午敦,殷周金文集成4648,戰國晚期
保有齊邦。
按: 从缶。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彭祖2,戰國
戒之毋喬(驕), (慎)冬(終)保(勞)。

睡虎地秦墓竹簡·封診式86,戰國至秦
即診嬰兒男女、生髮及保之狀。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雖使據之,臣保燕而事王,三晉必不敢變。

漢印文字徵
保虎圈。

晉皇帝三臨辟雍皇太子再莅盛德頌陽,晉
乃與太保侍中太尉魯公……親臨禮樂。

元簡墓誌殘石,北魏
太保齊郡王,姓元,諱簡,字叔亮。

竇泰妻婁黑女墓誌,北齊
方謂終母儀於千室,保禄養於万鍾。

郭世昌墓誌,隋
望保百年。

元罕墓誌,唐
保姓受氏。
《説文》: “保,養也。从人,从省。, 古文孚。, 古文𠈃。,古文𠈃不省。”
“保”字商代甲骨文和金文的寫法,象一个人把孩子背在背上,本義是負子於背。“保”字的形體演化,先是在構形上有明确表示背手於身後托子之形,後來便把這一部分簡化,只在象幼子的形體下面加一斜畫,保留以手托子的一點痕跡,用以與“仔”字相區别。西周金文在完成這一簡化後,或又在“子”形之左下加一飾畫,以求對稱,成爲《説文》小篆的形體來源。金文大保方鼎加“玉”形,張日昇以爲“保玉之專字”。“保”字可以假借爲“寶”,金文“永寶用”多見,又作 “永保用”。“保”的動作因與手有關,戰國時期又出現在“子”旁上部附加“爪”的寫法,成爲《説文》古文的形體來源。由於受形聲化風氣的影響,也曾一度出現追加“缶”字標識其讀音的寫法,不過這種寫法增加了書寫上的煩瑣,使用並不廣泛。隸變發生後,“保”字以小篆的構形結體,寫作“保”。

保,甲骨文作,金文作,《説文》古文作,小篆作
甲骨文从子从人,且多置 “子” 於 “人” 的背後,早期金文更顯示爲大人環臂伸手負子於背的意象,故知字形以大人背負小兒會意,本義是保育。金文第六字形是常見字形,與甲骨文第四字形即西周字形相同,“子” 旁一短撇或本爲早期手形遺迹,或本是區别符號。後爲求對稱而增一短撇。末字戰國金文增 “爪”爲意符,或以爲是从人,孚聲,即以 “爪” “子” 合成 “孚”而聲化。金文字形中有增 “玉” 爲意符者當是 “寶” 字,銘文“保” “寶” 或通用。“保”在卜辭中或用護佑義。銘文用保佑、保持、保衛等義。或用爲官名,即太保。或通 “胞” “抱”。又孳乳爲“褓”“媬”等字。
楚簡帛文作,篆勢猶存。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

★常◎常


bǎo表意,甲骨文、金文象人背负着孩子之形,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保”。本义表示养育、抚养,引申为保护、维护、担保、保证等。
【辨析】
以“保”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bɑo,但声调不同。bǎo:堡、葆、褓∣bāo:褒、煲。

bǎo

会意字,甲骨文像人反手抱着一个小孩,小篆与楷书左边为“人”,右边的“子”加了两点,像是下肢,本义为照料小孩,“保育院”即用其本义,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bao
阴平:煲(电饭煲)
褒(褒奖)
襃(同“褒”)
上声:葆(永葆青春)
堡(堡垒;另读bǔ、pù作地名,瓦窑堡)
褓(襁褓)

堡(瓦窑堡)

bǎo

【析形】会意字。甲骨文、金文字形像人背孩子之形。小篆字形在子旁下增两笔,右半遂与“呆”同形。隶书字形承之,原意不显。
【释义】《说文》:“养也。”解释的是引申义。本义为负子于背。唐兰《殷虚文字记》:“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后引申为保佑,庇护。由保护引申为守卫。[保家卫国]保卫家乡和祖国。由保护、保卫引申为保住、保持、保全。[丢卒保车]本是象棋术语,后比喻丢掉次要的,保住主要的。又可引申为担保、保证。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In Oracle and Bronze Inscription it is like a child on the his back.
【original meaning】With a child on the back.

*pəw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養也。 从人,省聲。 , 古文孚。 , 古文不省。 ,古文。 (八篇上)
背負小孩加以保護之意。

bǎo

(9画)

【提示】右下的木,中间是一竖,不是竖钩。

*bǎo

9画 人部 
(1) 抚育;养育: ~姆|~育员。
(2) 照顾、护卫,使不丧失或不受损害: ~安|~护|~管|~险。
(3) 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不减弱: ~暖|~鲜。
(4) 保证;担保: 旱涝~收|取~释放|~质~量完成任务。也指保证人、担保人: 作~。
(5) 旧时户籍编制单位。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