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襲() 方鼎, 殷周金文集成2824, 西周中期 安永𧟟(襲)身。 按: 表沿及之意。
簋, 殷周金文集成4322, 西周中期 永𧟟(襲)氒身。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105,戰國至秦 告[者]罪已行,它人有(又)襲其告之,亦不當聽。 按: 表襲擊之意。
馬王堆漢墓帛書·春秋事語,西漢 二子之襲失量於君。
漢印文字徵 郭襲之印。
漢印文字徵 郭襲印信。
漢印文字徵 郭襲。
南鄉太守郛休碑陰,晉 故吏武當陳襲,字偉祖。
馮邕妻元氏墓誌,北魏 河圖洛璽,世襲相傳。
元悌墓誌,北魏 年十四襲王爵,除散騎常侍。
元澄妃馮令華墓誌,東魏 鍾鼎相傳,冠冕繼襲。 《説文》: “襲, 左衽袍。 从衣, 龖省聲。 , 籀文襲不省。 ” 形聲字。 西周金文及籀文所見从衣龖聲。 《説文》小篆从衣, 龖省聲。 漢代以降承襲省聲寫法,或下形上省聲,或外形内省聲。楷書以下形上省聲結體。本義表示死者穿的衣襟在左邊的内衣。《説文》“左衽袍”,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凡殮死者,左衽不紐。”段玉裁注: “袍,褻衣也。”又表示給死者穿衣,《釋名·釋喪制》: “衣尸曰襲。襲,匝也。以衣周匝覆之也。”由以衣周匝覆之引申爲衣上加衣。《禮記·内則》“寒不敢襲”,鄭玄注: “重衣。”由此又引申爲重疊、重複、承襲等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