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 ) 白鹿泉神君祠碑陰,唐 亦各尚其國風,誇其樂土。
 崔廷妻鄭氏墓誌,唐 家法有救,世代相傳,懿範可誇於古今,纂揚敢效其删削。 《説文》: “誇,譀也。从言夸聲。” 《廣韻·去闞》: “譀,誇誕。《東漢觀記》 曰: ‘雖誇譀猶令人熱。’”誇譀,猶“誇誕” ,皆同義連文。《説文》 “譀”、“誇”、“誕”三字比序,均指大言。“誇”本只作“夸”,其義由大義生發。《逸周書·謚法》: “華言無實曰夸。” 《吕氏春秋·下賢》: “富有天下而不騁夸。”高誘注:“詫而自大也。”“誇”是“夸”之加旁分化字。今簡體字又將二形統一爲“夸”。 唐人石刻用誇獎義,褒義,《説文》所記録的則是貶義用法。
誇夸, 篆kuā[言(意符)+夸(誇本字,聲意符)→誇(《説文》:“誇,譀(hàn)也。從言,誇聲。”誇,説大話〈誇耀〉。引申爲稱讚〈誇獎〉,奢侈〈貴而不誇〉,柔順〈誇毗〉。)] 《詩經·大雅·板》:“天之方懠,無爲誇毗,”(老天方才生你氣,説你爲人無骨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