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 )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209,戰國至秦 可(何)如爲“大誤”?人户、馬牛及者(諸)貨材(財)直(值)過六百六十錢爲“大誤”,其它爲小。
 睡虎地秦墓竹簡·效律60,戰國至秦 人户、馬牛一以上爲大誤。
 秦印文字彙編 王誤。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17,西漢 而誤多少其實,及誤脱字,罰金一兩。
 張家山漢簡·算數書68,西漢 今誤券三斗一升,問幾何步一斗。
 漢印文字徵 諸誤。
 漢印文字徵 張誤私印。
 漢印文字徵 長孫誤。
 李超墓誌,北魏 爲受罪者所詮章,憲臺誤聽,被兹深劾,除名爲民。
 崔載墓誌,唐 士有逰藝據德,斧藻言行,不形喜愠、不誤是非者,則聞之于府君焉。 《説文》: “誤,謬也。从言吴聲。” “誤”字今所見最早實物例爲睡虎地秦簡。而傳世《尚書》 中已有“誤”之運用,義與後世無别。張舜徽 《説文約注》謂: “誤乃吴之後起增偏旁體。本書夨部:‘吴,大言也。’ 吴訓大言,與下文謬訓狂者之妄言義同,故許君以謬釋誤。狂者好爲大言,鮮有不錯誤者,故錯誤之誤,實其引申義也。”或可從。 大徐本《説文·言部》 “誤,謬也。从言吴聲”兩見,當係誤重。
誤误, 篆wù[言(説話,意符)+吴(誤本字,假話,聲意符) → 誤(《説文》:“誤,謬也。從言,吴聲。”誤,不正確的言論〈誤導〉。引申爲妨害〈耽誤〉,使受損害〈誤人子弟〉。)] [春秋] 左丘明《左傳·昭公三十年》:“亟肄(肆)以罷(疲)之,多方以誤之。”(屢屢突然襲擊敵人使其疲憊,使用多種方法造成敵方失誤。) [唐]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紈絝子弟餓不死,讀書之人反難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