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謙()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207,西漢 徧視其爲謂,即薄(簿)出入所以爲衣食者,謙(廉)問其居處之狀,弗得。
漢印文字徵 孫謙印信。
漢印文字徵 卲謙之印。
史晨後碑,東漢 時長史廬江舒李謙敬讓,五官掾魯孔畼,功曹史孔淮……皆會廟堂。 按: “謙”之聲旁“兼”,初形爲“又持二禾” (“秉”是持一禾); 寫成“𠔥”, 對“二禾”造成嚴重割裂。但自漢代以降, “謙”聲旁寫作“𠔥”是很尋常的。
南鄉太守郛休碑陰,晉 故吏順陽黄謙字欽第,騎三百匹。
元崇業墓誌,北魏 冰情外朗,謙光内潤。
牛諒墓誌,隋 雝雝秉揖讓之風,穆穆有謙沖之操。
張濬墓誌,唐 福謙安兾,與善空傳。 《説文》: “謙,敬也。从言兼聲。” 楚簡假“兼”爲“謙”。上博楚簡四《曹沬之陳》簡48: “不卒則不亙(恆),不和則不(篤), 不兼(謙)畏則不(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