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仑
1 古代亦写作「昆仑」。昆仑山。在新疆 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上有瑶池、阆苑、增城、县圃等仙境。
《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崑仑之丘。」 《楚辞・离骚》:「邅吾道夫崑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杂诗》之三:「崑仑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崑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2 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孔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昆仑山。孔颖达疏引郑玄曰:「衣皮之民,居此崑仑、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 古代泛指中印半岛南部及南洋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谦之手射阳迈柁工,船败纵横,崑仑单舸接得阳迈。」 唐 张籍《崑仑儿》诗:「崑仑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汉地游。」 《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爲崑仑。」 4 「崑仑奴」的省称。
唐 王维《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龛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崑仑各二。」 5 泛指奴仆。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崑仑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崑仑奴」。 6 特指昆仑奴磨勒。
明 王錂《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崑仑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爲崑仑。」参见「崑仑奴」。 7 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
《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爲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昆仑。」 《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阎氏,体黑麻面,故谓之阎崑仑。」 8 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崑仑。」 9 酒名。「崑仑觞」的省称。
唐 陆龟蒙《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仑。」原注:「酒名。」参见「崑仑觞」。 10 道教语。指头脑。
《云笈七签》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崑仑。」 《云笈七签》卷十七:「眼爲日月,发爲星辰,眉爲华盖,头爲崑仑。」 11 脐之别名。
《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注引《玉纬经》:「脐中爲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仑,一名特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