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 时代不同和方言差异引起的变音明代陈第 《毛诗古音考序》 说: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指出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古今语言都有历时的时代差异和共时的方言差异,同一地区的方言在不同的时代也会有不同,因而不仅汉字的字形,就是汉字所记录的语音,也都会因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也正因为如此,汉字便具有超时空超方言的性质,每一个字符都可以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雅言 (即普通话)或方言来读。这就意味着汉字的读音不像拼音文字,有固定不变的音质、音素,它是可以因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尽管在造字时就造字之人的语音系统而言是确定不移的,但这个字符一旦进入汉字系统,为社会所接受,形义关系被约定俗成下来,其字音便不可能固定不变了。不仅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这些没有表音偏旁的汉字如此,就是有表音偏旁的形声字也如此。 读古书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字注的音和这些字的一般常见的读音不同,其所记录的多是一些古代国名、族名、地名、人名、姓氏等。例如: 国名: 月氏Yuèzhī,“氏” 不读shì。 大宛Dàyuān,“宛” 不读wǎn。 龟兹Qiūcí,不读guīzī。 身毒Yuāndǔ,“身” 不读shēn。 人名: 金日磾Jimidi,“日”不读ri。 郦食其Lìyìjī,“食其”不读shíqí。 禽滑厘Qínggǔlí,“滑”不读huá。 伍员Wùyún,“员” 不读yuán。 族名: 吐蕃Tǔbō,“蕃” 不读fǎn。 荤粥Xūnyù,不读hūnzhōu。 先零Xiānlián,“零”不读líng。 吐谷浑Tǔyùhún,“谷”不读gǔ。 姓氏: 解Xiè,不读jiě。 祭Zhài,不读jì。 万俟Mòqí,不读wànsì。 尉迟Yùchí,“尉” 不读wèi。 地名: 番禺Pānyú,“番” 不读fān。 阳夏Yángjiǎ,“夏”不读xià。 镐京Hàojīng,“镐”不读gǎo。 阿房宫Epánggōng,“房”不读fáng。 官名: 仆射púyè,“射”不读shè。 洗马xiǎnmǎ,“洗” 不读Xǐ。 古语: 纶巾guānjīn,“纶”不读lún。 洩洩yiyi,不读xiexie。 上述词语的特殊读音相沿已久,有的是保存古代雅言或方言的语音,有的是保存古代外族语的对音。[3] 今人读书面语音和口语音有时有差异,一个字文白异读。例如: “尾巴”的 “尾”,读书面语音为wěi,口语音为yǐ; “塞住”的 “塞”,读书面语音为sè,口语音为sāi;“谁”,读书面语音为shuí,口语音为shéi; “绿”,读书面语音为lù,口语音为lǜ;“血”,读书音为xuè,口语音为xiě; “薄”,读书音为bó,口语音为báo。这种文白异读,往往是语音演变的历时形态在共时平面上的积淀。 不同方言区的人用方言读汉字,由于方言分歧,可以发现其所读音与普通话有很大的距离。例如: “救”,北京人读音 “就”,广东人读音 “苟”; “柜台”的 “柜”,北京人读音 “贵”,上海人读音 “巨”; “知之为知之”,江西人读音 “的的为的的”。方言异读,是语言变体在共时平面上差异的体现。 除了字形所记词义的变化、时代不同和方言差异会引起变音之外,误读也会造成变音,形成字的异读。例如: “券契”的 “券”,本读quàn,误读为juàn; “塑料”的“塑”,本读sù,误读为shuò; “商埠”的 “埠”,本读bù,误读为fù; “缔”,本读dì,误读为t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