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汉字对汉语的影响汉语产生的时间比汉字早得多,汉语对后起的汉字不可能不产生影响,因此汉字的产生和造字法都很好地适应了汉语的特点。但是,汉字一旦形成,汉字的字形所积淀的强大表意和造字功能,使得汉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语的发展。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以来,汉字一直成为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共同使用的文字。汉语经过时代的变迁,分裂为七大方言,由于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能够独立于语言而存在,所以,无论各方言之间的语音差异有多大,都可以用汉字来作为各种方言共同的书写形式。这说明汉字的产生,使得汉语具有超时空性,变成可以阅读的书面语言。汉字的性质和特点,促进了中国各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由于汉字的表意性,使汉语在历史与空间的洗礼中没有采用不同的记录方式。这说明,汉字表意的本质特性限制了汉语的分化。 由于汉字的表意性,使汉字字形能区别同音词,这样,长期以来,汉语中存在的大量同音词可以相安无事。如 “人、仁、壬”音同,形、义都不同; 再如 “只、指、纸、脂、止”也都是同音字。这说明,汉字表意的本质特点,影响了汉语词汇的发展。 汉字的出现,让汉语形成了书面语,而书面语的形成,又让我们的文学语言变得丰富多彩。汉语书面语的成熟,使汉语变得越来越稳定,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发展,都趋向严谨。 汉字对汉语有没有产生过副作用呢?李万福在 《汉文字学新论》 中说: “在特殊情况下文字比语言具有更大的历史惯性和更强烈的时空穿透力,尽管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但在特殊情况下也能把语言变成自己的附庸。”[4]中国历史上,由于汉字长期对应于词,形成了作为官方使用的书面语言——文言,文言的垄断地位一直到 “五四”新文化运动才被打破,看来,因为古代汉字的特点形成的文言,一直压制着口语。 汉字与汉语之间的关系已经无法完全剥离,可以说,掌握汉字成了掌握汉语书面语的必经之路,因此,古人对孩子的语言启蒙要从《千字文》 《百家姓》等识字教学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