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 ) 孟普墓誌,唐 抑揚具美,蹉跎末位。
 譚伍墓誌,唐 蹉蛇螻蟻,零落山丘,式鐫貞石,以記芳猷。
 韋晃墓誌,唐 子荆僶俛,初踠足於參卿; 元淑蹉𧿶, 遂戢鱗於計掾。 《説文(新附)》: “蹉,蹉跎,失時也。从足差聲。” 《廣雅·釋訓》: “蹉跎,失足也。”許慎將其釋爲“失時也”,亦即今“蹉跎歲月”之意。阮籍 《詠懷》之五: “娱樂未終極,白日忽蹉跎。”《世説新語·自新》:“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 墓誌中, 蹉跎之“跎”或寫作“蛇”、“𧿶”。
蹉 金文; 篆cuō[足(意符)+差(聲符)→蹉(《説文新詂》:“蹉,蹉跎,失時也。從足,差聲。臣鉉等案:經史通用差池,此亦後人所加。”蹉:蹉跎,失足。)] [晉] 阮籍《詠懷》:“娱樂未終極,白日忽蹉跎。” △蹉cuō16画 足部 (1) 【蹉跌】〈书〉失足跌倒。 (2) 【蹉跎】(—tuó)〈书〉 1. 失足。 2. 虚度时光: 岁月~|年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