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常◎常
dūn形声,从足,尊声,本义为一种坐姿,把两腿弯曲到最大限度,使臀部不着地,引申为物体立在地面上、闲呆着、闲居等。 【辨析】 蹲/坐 这两个字都表示人的休息方式,区别在于:“坐”在古代指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跟上,现代指把臀部放在物体上;“蹲”在古代指臀部着地而坐,在现代指两腿尽量弯曲向下而臀部不着地,似坐非坐。蹲 金文; 篆cún,dūn[足(意符)+尊(聲符)→蹲(《説文》:“蹲,踞也。從足,尊聲。”蹲:兩腿儘量彎曲,像坐的樣子,但臀部不著地:蹲下。)] 《詩經·小雅·伐木》:“坎坎鼓我,蹲(cún)蹲舞我。”(擊鼓坎坎響,蹲舞心歡暢。) [清] 曹雪芹《红楼夢》(第三回):“又行了半日,忽見街北蹲dūn著兩個大石獅子。” 蹲dūn(19画)
  【提示】𧾷, 左下角是一竖、一提两笔,不是一竖提。右上的酋,中间一横宋体与两边相接,楷体与两边相离。右下的寸,末笔是侧点,不是提。 *蹲cún19画 足部 〈方〉 腿、脚因身体猛然落地而受伤: 跳窗户~了腿。 另见dūn(94页)。
*蹲dūn19画 足部 (1) 两腿弯曲,臀部接近地面,像坐的样子: ~在地上不说话。 (2) 闲居: 在家~了半年了。 另见cún(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