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 ) 古璽彙編5192,戰國 躬。
 古璽彙編5194,戰國 躬。
 包山楚簡· 卜筮祭禱記録226,戰國 𦘔(盡)集 (歲), 躳(躬)身尚毋又咎。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1,戰國 六晶(三): 勿用取女; 見金夫,不又(有)躳(躬), 亡(無) (攸)利。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皆識秦[之欲無]躬(窮)也。 按: 用作“窮”。
 高陽令楊著碑陽,東漢 躬親嘗禱。
 晉皇帝三臨辟雍皇太子再莅盛德頌陽,晉 皇帝躬臨幸之,正法服負黼扆。
 馮邕妻元氏墓誌,北魏 酒醴自躬,組紃由己。
 李壽墓誌,唐 折節卑躬。 《説文》:“躳, 身也。从身从吕。 , 躳或从弓。 ”
躬躳★异◎异★常◎常
ɡōnɡ表意,躳,从身从吕,吕象人的脊柱形,本义表示身体,引申为自身、弯下(身体)等。又作“躬”,从身从弓,弓指弯曲,表示做事时身体常弯曲。《异体字表》以“躳”为异体字。 躬 (gōng)从吕,从身。 【按】躬,《説文》:“身也。”吕爲脊椎骨,躬的本義是身體。 *躬kjəwng[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身也。 从呂、从身。 ,俗从弓、身。(七篇下) 身子及脊椎骨之形。 躬躳gōng(10画)
  【提示】身,位于字左时,末笔的撇与横折钩相接、不出头。 *躬〔躳〕gōng10画 身部 (1) 身体。 (2) 亲身;亲自: ~耕|~行|事必~亲。 (3) 弯下(身子): ~身下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