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 ) 甲骨文合集21145,殷 庚辰卜,田…… 按: 象蜃之形,爲“蜃”之初文。
 甲骨文合集34652,殷 庚辰。
 甲骨文合集28196,殷 貞辰入□其 。
 柞伯簋,近出殷周金文集録486,西周早期 隹(唯)八月辰才(在)庚申。 按: 上增横筆。星名,即心宿,又稱商星。
 臣辰册盤,殷周金文集成10053,西周早期 臣辰册。
 臣辰父乙尊,殷周金文集成5795,西周早期 臣辰 父乙。
 關沮秦漢墓簡牘·周家臺三零號秦墓簡牘·曆譜18,秦 丙辰。
 張家山漢簡·曆譜14,西漢 七月庚辰。
 漢印文字徵 李辰之印。
 漢印文字徵 慶辰。
 漢印文字徵 臣辰。
 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東漢 永興元年六月甲辰朔。
 司徒袁安碑,東漢 十三年十二月丙辰拜楚郡□守。
 元詮墓誌,北魏 永平五年太歲壬辰三月廿八日戊午遘疾薨于第。
 元妻趙光墓誌,北魏 七教既敷,四行巳申,宜享無疆,永保遐辰。
 馮邕妻元氏墓誌,北魏 本枝聮綿,接於辰緒。
 慈慶墓誌,北魏 侍護先帝於弱立之辰,保衛聖躬於載誕之日。
 郭顯墓誌,北魏 以魏正光四年歲在六月庚辰朔廿三日壬寅寢疾卒于河南洛陽都鄉受安里。 《説文》: “辰,震也。三月,陽氣動,靁電振,民農時也。物皆生,从乙、匕,象芒達; 厂, 聲也。辰, 房星, 天時也。从二, 二, 古文上字。凡辰之屬皆从辰。 , 古文辰。” “辰”字古文象蜃之形,爲“蜃”之初文。或在上部增横筆。戰國文字略有變異。 “辰”字文獻中通常用爲地支字。卜辭或表示日子。金文或假爲 “晨”,如 “妹辰”讀爲“昧晨”,亦或用作人名、星名。石刻文獻,“辰”多用作時辰、時日。
辰★常◎常
chén象形,甲骨文、金文象缚蚌镰于拇指上之形,用以掐断禾穗(一说象大蛤之形);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辰”。本义为蚌镰,上古的一种农具。因星相与农事关系密切,故引申为星名、时光、时刻等。假借为地支的第五位。 【辨析】 以“辰”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chén:晨、宸∣chún:唇∣zhèn:振、震、赈∣shēn:娠∣shèn:蜃。 辰chén甲骨文、金文都是象形字,像贝壳,是“蜃”之本字。作意符生成了辱、農(农)等,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chén 晨(早晨) 唇(唇亡齿寒) 宸(宸垣) 漘(水边,“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漘兮。”——《诗·伐檀》) zhèn 振(振兴) 震(地震) 赈(赈灾) shen 阴平:娠(妊娠) 去声:蜃(海市蜃楼) 22.趣談“辰”字辰,初文像條蟲,要捉蟲乘早,所以後期金文加手,意爲捉蟲,蟲會動,所以震。振從辰。後借爲地支第五位,表示辰時,即早晨七點到九點鐘。
辰chén(7画)
 【提示】第五笔是一竖提,不是一竖、一提两笔。 *辰chén7画 辰部 (1) 地支的第五位。 (2) 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现在的上午七时至九时。 (3) 时光;日子: 诞~|忌~|吉日良~。 (4) 日、月、星的总称: 星~|三~。 (5) 星名。 1. 大辰,指二十八宿(xiù)之一的心宿,又名“商星”“大火”。 2. 北辰,北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