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甲骨文合集21145,殷
庚辰卜,田……
按: 象蜃之形,爲“蜃”之初文。

甲骨文合集34652,殷
庚辰。

甲骨文合集28196,殷
貞辰入□其

柞伯簋,近出殷周金文集録486,西周早期
隹(唯)八月辰才(在)庚申。
按: 上增横筆。星名,即心宿,又稱商星。

臣辰册盤,殷周金文集成10053,西周早期
臣辰册。

臣辰父乙尊,殷周金文集成5795,西周早期
臣辰父乙。

關沮秦漢墓簡牘·周家臺三零號秦墓簡牘·曆譜18,秦
丙辰。

張家山漢簡·曆譜14,西漢
七月庚辰。

漢印文字徵
李辰之印。

漢印文字徵
慶辰。

漢印文字徵
臣辰。

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東漢
永興元年六月甲辰朔。

司徒袁安碑,東漢
十三年十二月丙辰拜楚郡□守。

元詮墓誌,北魏
永平五年太歲壬辰三月廿八日戊午遘疾薨于第。

元妻趙光墓誌,北魏
七教既敷,四行巳申,宜享無疆,永保遐辰。

馮邕妻元氏墓誌,北魏
本枝聮綿,接於辰緒。

慈慶墓誌,北魏
侍護先帝於弱立之辰,保衛聖躬於載誕之日。

郭顯墓誌,北魏
以魏正光四年歲在六月庚辰朔廿三日壬寅寢疾卒于河南洛陽都鄉受安里。
《説文》: “辰,震也。三月,陽氣動,靁電振,民農時也。物皆生,从乙、匕,象芒達; 厂, 聲也。辰, 房星, 天時也。从二, 二, 古文上字。凡辰之屬皆从辰。 , 古文辰。”
“辰”字古文象蜃之形,爲“蜃”之初文。或在上部增横筆。戰國文字略有變異。
“辰”字文獻中通常用爲地支字。卜辭或表示日子。金文或假爲 “晨”,如 “妹辰”讀爲“昧晨”,亦或用作人名、星名。石刻文獻,“辰”多用作時辰、時日。

辰,甲骨文作,金文作,《説文》古文作,小篆作
裘錫圭説是農具,與斤、钁相類,象形。卜辭、銘文多用作地支第五位,或表示時日。卜辭又或用作人名、地名。銘文又或用作氏族名、人名,又或讀“晨”。
楚簡帛文作,增“日”作意符。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參見133.農字條。

★常◎常


chén象形,甲骨文、金文象缚蚌镰于拇指上之形,用以掐断禾穗(一说象大蛤之形);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辰”。本义为蚌镰,上古的一种农具。因星相与农事关系密切,故引申为星名、时光、时刻等。假借为地支的第五位。
【辨析】
以“辰”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chén:晨、宸∣chún:唇∣zhèn:振、震、赈∣shēn:娠∣shèn:蜃。

chén

甲骨文、金文都是象形字,像贝壳,是“蜃”之本字。作意符生成了辱、農(农)等,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chén
晨(早晨)
唇(唇亡齿寒)
宸(宸垣)
漘(水边,“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漘兮。”——《诗·伐檀》)
zhèn
振(振兴)
震(地震)
赈(赈灾)
shen
阴平:娠(妊娠)
去声:蜃(海市蜃楼)

(chén)

辰爲三月,農時也,物皆生。从乙、匕,象芒達。从二,古“上”字。聲。
【按】辰,古文作,象農具之形,後假借表示地支第五位。芒達,猶萌發。

22.趣談“辰”字

辰,初文像條蟲,要捉蟲乘早,所以後期金文加手,意爲捉蟲,蟲會動,所以震。振從辰。後借爲地支第五位,表示辰時,即早晨七點到九點鐘。


甲骨文;金文;chén

[獨體象形。(《説文》:“辰,震也。三月陽氣動,靁電振,民農時也。物皆生,從乙、匕,象芒達;厂聲也。辰,房星。天時也。從二。二,古上字。”關於“辰”像什麼,是研究象形文字須要回答的一個問題。然而衆説紛紜,有一位學者康殷先生,説“辰像蟲”。筆者覺得康説有道理。辰的初文像蟲形,蟲chóng,辰chén,音近。楚人蟲讀辰音,迄今未變。辰的初文像昆蟲幼蟲的泛形。似“天蠶(桑蠶)”或“地蠶(地老虎)”等的幼蟲。也有學者認爲“辰”像用以切斷臍帶的“蚌鐮”,或像以蚌殼爲之除草的農具。筆者以爲康説可信。辰,被借用爲地支的第五位。距今四千多年前的五帝時期,我國已發明天干地支紀時法。“辰時”相當於早晨七至九時,故通“晨”,後泛指時辰。辰用以指水星,水星爲地球的内行星,在不同的日子,只有在早晨和黄昏能隱約見到。後泛指衆星爲星辰。辰,也指一天。指二十八宿之一,心宿;特指北極星〈北辰〉。)]
《詩經·齊風·東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則莫。”(怎能早晨睡個安穩覺,不是熬夜就起早。)
[春秋] 左丘明《左傳·昭公七年》:“日月之會是謂辰,故以配日。”(日月交會叫“辰”,即由地支的子至亥,所以要配上日期,即由天干的甲至癸。古人即用干支紀日,自甲子至癸亥,六十日一迴還。)
《論語·爲政》:“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爲政要講德,好比北極星,高居在其座,衆星拱衛之。)

*djiən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震也。 三月昜气動,雷電振,民農時也,物皆生。从乙、匕。匕象芒達。厂聲。辰,房星天時也。从二。二,古文上字。 凡辰之屬皆从辰。 , 古文辰。(十四篇下)
蜃爬在地上之形。受竹簡寬度所限而豎寫。古時以蚌殼作為農具。

(chén)

,震也。三月,阳气动,雷电振,民农时也,物皆生。从乙,象芒达,厂声也。辰,房星,天时也。从二。二,古文上字。凡辰之属皆从辰。,古文辰。”(植邻切)
许慎用“震”来解释“辰”,是声训。在十二生肖中,辰为龙。古人以为闪电和下雨皆龙所为。振,通“震”。“辰”表示夏历三月,此时阳气发动,雷电震动,是人们耕种的季节。此时万物开始生长,所以辰由乙、组成。乙表示地下草木弯曲成长,“”即“化”,表示草木从地下生长变为草芒。“辰”又表示房星,说明耕种的天时已到。故辰又从“二”(今“上”字)。[1]许慎对辰的构形解释以小篆为依据,不合最初构意。
甲骨文或作等,金文或作等,“辰”为“蜃”的初文。战国包山楚简作,睡虎地秦简作。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中说:“又辰与蜃在古当系一字。蜃字从虫例当后起。”[2]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说:“商代以蜃(蛤蚌属)壳为镰即蚌镰,其制于蚌镰背部穿二孔附绳索缚于拇指,用以掐断禾穗。甲骨文辰字正象缚蚌镰于指之形。象蚌镰,本应为圆弧形,作方折形者乃刀笔契刻之故;象以绳缚于手指之形。故辰之本义为蚌镰,其得名乃由蜃,后世遂更因辰作蜃字。”[3]卜辞或用其本义,如:“丙辰卜,王曰:辰?三[月]。”(《缀续》612)[4]姚孝遂说:“郭沫若谓辰‘实古之耕器’是对的。其制或石或蜃,殷墟多有出土。……卜辞‘辰’多借为干支字。”[5]古代记载可说明这一点。《淮南子·泛论训》:“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高诱注:“剡,利也。耜,臿属。蜃,大蛤,摩令利,用之。耨,耨除苗秽也。”
“辰”的本义如此,便可派生出“農”。“辰”为蛤形,又似女阴,从而孳乳出“娠”。《说文·女部》:“娠,女妊身动也。从女,辰声。”娠与身同,今人仍谓怀孕为“有身”。又《礼记·内则》:“妻将生子,及月辰,居侧室。”“月辰”即今所谓“月经”,也与生殖有关。盖五谷之生与人畜之生其义相通。在这个意义上,“辰”与“辱”同源,正如莀与蓐同源。《说文·辰部》:“辱,耻也。”其实辱训耻,是污浊、污染义的引申。《仪礼·士昏礼》:“今吾子辱。”郑玄注:“以白造缁曰辱。”可见,辱有污染义。污染、污浊之义又是从阴器之义引申而来。[6]
辰部只有一个属字“辱”,云:“耻也。从寸在辰下。失耕时,于封畺上戮之也。辰者,农之时也;故房星为辰,田候也。”

chén

(7画)

【提示】第五笔是一竖提,不是一竖、一提两笔。

*chén

7画 辰部 
(1) 地支的第五位。
(2) 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现在的上午七时至九时。
(3) 时光;日子: 诞~|忌~|吉日良~。
(4) 日、月、星的总称: 星~|三~。
(5) 星名。
 1. 大辰,指二十八宿(xiù)之一的心宿,又名“商星”“大火”。
 2. 北辰,北极星。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1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