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 ) 甲骨文合集5951,殷 貞勿乎逆執 。
 甲骨文合集6201,殷 貞王勿逆𢀛方。
 仲爯簋,殷周金文集成3747,西周早期 中(仲)爯乍(作)又 (寶)彝。 用卿(饗)王 (逆) 。
 叔䟒父卣, 殷周金文集成5428,西周早期 女(汝) (其)用 (饗)乃辟軝𥎦(侯)逆 。
 作册夨令簋,殷周金文集成4300,西周早期 用卿(饗)王逆 。
 同簋,殷周金文集成4270,西周中期 氒逆(朔)侄(至)于玄水。
 㝬鐘, 殷周金文集成260, 西周晚期 𠬝 (子)廼遣閒來逆卲(昭)王。
 中山王 方壺,殷周金文集成9735,戰國晚期 隹(唯)逆生禍, 隹(唯) (順)生福。
 包山楚簡·文書75,戰國 宵逆。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雜抄38,戰國至秦 求盜勿令送逆爲它,令送逆爲它事者,貲二甲。
 張家山漢簡·蓋廬3,西漢 循天之時,逆之有諣(禍),順之有福。
 居延新簡EPT14.2,西漢 逆胡𤎩長徐昌。 按: 西漢以下,所从“屰”寫作“羊”者往往而有,此純由形近而致訛。
 漢印文字徵 □逆里附城。
 漢印文字徵 臣逆。
 漢印文字徵 扁逆。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而縣民郭家等復造逆亂,燔燒城寺,萬民騷擾,人裹不安。
 石尠墓誌,晉 時正直内省,值楊駿作逆。
 元斌墓誌,北魏 雖山陽之相知少,穎陰之莫逆希,以斯准古,千載共情也。
 元均及妻杜氏墓誌,北魏 元顥肆逆,敢弄神器。
 爾朱襲墓誌,北魏 暨元顥肆逆,毒流神甸。
 張虔墓誌,隋 逆徒肆暴, 扇或瀍洛, 王路隔塞,氏庶弗安,兵司諸衛未遑擊討。
 司馬寔墓誌,唐 乃與燕□作逆,擅相招聚。
 張叔遵墓誌,唐 潜謀亂逆, 私懷勃心, 𠕀禮宫闈,猖狂禁闕。
 王君妻關氏墓誌,後晉 遠則龍逢逆鱗,次則雲長戰勇,其後代生俊哲,世不乏賢,具載𥳑編。 《説文》: “逆,迎也。从辵屰聲。關東曰逆,關西曰迎。” “逆”所从之“屰”, 甲骨文作人形倒置狀“ ”, 讀爲“逆”。在此基礎上增“止”旁成“ ( ) ”, 象人從對面走來, 我舉趾迎之; 亦有加“彳”旁者( ) ;而加辵旁則成“ ”, 即爲“逆”字。 “ ”、 “ ”均爲“逆”之異構。 周金文中“ ”或訛爲 “牛”。 “逆”从倒人, 故又有不順義, 中山王 方壺 “隹(唯)逆生禍, 隹(唯) (順)生福”。
逆★常◎常
nì形声,从辵,屰(nì)声,本义为迎接,引申为迎着、方向相反、抵触、违背、背叛、叛乱的人等。 【辨析】 逆/迎 见506页“迎”。 逆逆nì(9画)
  【提示】辶,3画,上面一点;旧字形4画,上面两点。辶的第二笔,宋体是横折,楷体是横折折撇。 *逆nì9画 辶部 (1) 〈书〉 迎接(与“送”相对): ~女|~之于途。 (2) 反方向活动: ~风|~流|~反心理|~来顺受。 (3) 抵触;违背;背叛(与“顺”相对): 忠言~耳|顺我者昌,~我者亡|叛~|乱~。 (4) 预先: ~料|~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