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 ) 包山楚簡·卜筮祭禱記録219,戰國 甲寅之日, 逗於 昜(陽)。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柬大王泊旱16,戰國 品(三)日,王又(有)埜(野)色,逗者又(有)焁人。
 雲門寺法懃塔銘,北齊 岫帶霜衣,山披素草,猨啼逗谷,鳥墜高林。
 董師墓誌,唐 原夫逗想黄編,下重帷而驛美;遺情白社,入靈室以馳芳。 《説文》:“逗,止也。从辵豆聲。” 本義爲“停留”,其“招惹、引逗”義出現於唐以後。
逗★常◎常
dòu形声,从辵,豆声,本义为停止、停留,假借为引逗、招引。 逗 金文; 篆dòu[辶(示動符)+豆(聲符)→逗(《説文》:“逗,止也。從辵,豆聲。”逗,停留〈逗留、逗號〉。引,惹弄〈逗哏(gén)、逗引〉。)] [唐] 李賀《李憑箜接引》:“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逗dòu10画 辶部 (1) 止;停留: ~留。 (2) 句中的停顿: ~号|句~(即“句读”)。 (3) 惹弄,招惹对方以取乐: ~弄|引~|~孩子玩|~得他们直笑。 (4) 招引: ~人爱|~人喜欢。 (5) 〈方〉 逗笑儿,有趣: 他说话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