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 石鼓文·霝雨 舫舟西逮。
古璽彙編802,戰國 長逮。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一75,戰國 ……逧不逮從一𧗟(道)。
漢印文字徵 李不逮。
竇泰妻婁黑女墓誌,北齊 慟興長樂,悲纏帷扆。飾終所逮,事切哀榮。
董桃樹造像記,北齊 藉此微善,願皇祚永隆,八方□存亡眷屬,逮及形□,大齊天統二年。
蕭瑾墓誌,隋 逮今上嗣業,光隆鼎祚。
張儉及妻胡氏墓誌,隋 逮乎齊運既極,周命惟新,等異度之去荆,同士衡之入晉。
何剛之墓誌,唐 嗚呼哀哉! 痛當何逮。
陸振墓誌,唐 位不逮於青紫,年未當於伉儷。玉樹芝蘭,忽焉埋落。 《説文》: “逮,唐逮,及也。从辵隶聲。” “隶”字的 《説文》説解是: “及也。从又,从尾省。又持尾者,从後及之也。 ”春秋晚期郘鐘作“”, 應該正是從後抓住獸尾的形象。 “逮”亦訓“及”(“唐逮”二字甚是可疑,或係誤增。鈕樹玉 《説文校録》嘗辨之),只是增加了辵旁。因此有可能“隶”本是“逮”之初文。 隋唐碑刻 “逮”所从 “隶”或寫成近 “录”形,此種變化顯示出漢字發展中非理性的一面。事實上,“逯”另有其字,“行謹逯逯也” (許慎語)。“逮”與“逯”,本該互不相擾。
逮★常◎常形声,从辵,隶声,本义读dài,及、到,引申为捉拿;又读dǎi,抓,捉(用于口语)。 【辨析】 逮/捕/捉 a.这三个字都有捉拿的意思,区别在于:“逮”侧重于追上,“捕”侧重于收擒,“捉”侧重于抓住。b.“捉”的本义为握,大约汉魏时期以后才用于捕捉义。 逮金文;篆dài[辶(走,示動符)+隶(逮本字,意符)→逮(《説文》:“逮,唐逮。及也。從辵(chuò),隶聲。”逮,抓回逃走的奴隶,抓住〈逮住〉。引申爲觸及、到達。抓俘虜〈逮〉。)] 《論語·里仁》:“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孔子説:“古人不輕易開口,就怕做不到而引爲羞恥。”) 逮(11画) ❶dǎi ❷dài
【提示】辶,3画,旧字形4画; 第二笔宋体是横折,楷体是横折折撇。隶和辶的末笔原本都是捺,为避重捺,隶的末笔的捺改点。隶,中间有竖笔穿过,第一个横与横折相交、出头。 *逮dǎi11画 辶部 捉(单用): ~老鼠|小偷儿~住了。 另见dài(71页)。
*逮dài11画 辶部 (1) 〈书〉 及,达到: 力有未~。 (2) 义同“逮(dǎi)”,用于“逮捕”一词。 另见dǎi(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