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西漢 不遁(循)其所以受命也,遁(循)之則得之矣。
元茂墓誌,北魏 此官之來,簡在帝心,非君所好,逡遁乞歸。
段濟墓誌,隋 于時齊主遁逃,唯公一人經營輦轂。
楊厲墓誌,隋 綢繆書䡄, 逡遁禮儀。家風和睦,庭訓無爲。
皇甫深墓誌,隋 屬值齊室版蕩,君乃遁跡丘園,輟駟馬於悠途,鞅三車而啓路。
李慇墓誌,唐 狂寇果焚劫澠邑,殺傷且衆,逃遁罕及。
趙元瓌墓誌,唐 曾祖昶,祖廉,父表府君,竝嘉遁爲貞,丘圎養素。
閻肇墓誌,唐 曾王父光, 王父恬, 世䟽名利,跡遯(遁)林泉,不事王侯,高尚其志。
張氏墓誌,唐 雖鴻妻貞遁,萊婦幽栖,方斯蔑如也。 《説文》: “遁,遷也。一曰逃也。从辵盾聲。” “遁”在“逃亡”義上,與“遯”是異體。《説文》同時收 “遯”,“逃也,从辵从豚”。其實“豚”在“遯”中是作聲符。唐代閻肇墓誌“跡遯林泉”用 “遯”字。而隋代皇甫深墓誌、唐代張氏墓誌所从“豚”則被“辶”所割裂, 可隸定爲“𦟥”。 情況與此類似的還有常用字“隨”。 “遁”有時用爲 “循”,如上舉馬王堆漢墓帛書 《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 “不遁(循)其所以受命也, 遁(循)之則得之矣”。傳世文獻也有同樣用法。
遁金文;篆dùn[辶(辵,意符)+盾(聲符)→遁(《説文》:“遁,遷也。一曰:逃也。從辵,盾聲。”遁,逃避,躲閃〈遁去。遁辭。遁世。遁北〉;隱,消失〈遁迹。遁隱〉。)] 《詩經·大雅·雲漢》:“昊天上帝,寧俾我遁!”(蒼天啊我的上帝,難道一定要我逃遁!) 《孟子·公孫丑上》.“遁辭知其所窮。”(逃避的言詞,知道他的理屈。) △遁(遯)dùn12画 辶部 〈书〉 (1) 逃: ~逃|远~他乡。 (2) 隐蔽: ~迹|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