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胄
1 《书・舜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 孔传:「胄,长也。谓元子以下至卿大夫子弟,以歌诗蹈之舞之,教长国子,中和祗庸孝友。」 《说文》引作「教育子」,《史记・五帝本纪》作「教稚子」。王引之曰:「凡未冠者,通谓之稚子。稚子即育子,故曰:『命汝典乐,教育子』西汉经师如夏侯、欧阳必有训育子爲稚子者,故史公以稚代育,盖有所受之。育、胄古声相近,作胄者假借字耳……马注曰:『胄,长也,教长天下之子弟。』训胄爲长,始与史公异义。然云『教长天下之子弟』,则是以教胄二字连读而训爲教长。」 见《经义述闻・尚书上》。後以「教胄」谓向後学讲解经义。
南朝 梁 萧统《谢敕参解讲启》:「将应让齿,反降教胄之恩。」 2 谓教育国子。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耆儒教胄,龙种传经,古元子入学遗法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