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遭同産弟憂,棄官。
淳于長夏承碑,東漢 中遭冤夭,不終其紀。
祀三公山碑,東漢 遭離羌寇,蝗旱鬲并,民流道荒。
賈充妻郭槐柩記,晉 遭家不造,遇世多難。
高珪墓誌,北魏 公生五日,遭天下大亂,棄之荆棘。
元頊墓誌,北魏 嗚呼! 輔仁理難,遭命倏易。
張安姬墓誌,北魏 年十三,因遭羅難,家戮没宫。
盧文機墓誌,隋 方欲學優入仕,登庸莅事,而奄遭荼毒。
張顔墓誌,唐 始遭羯胡盜國,東周煙塵。
封抱墓誌,唐 唯君守保,論學謀道,義重如山,利輕猶草,罻羅有命,迍遭運早。 《説文》:“遭,遇也。从辵曹聲。一曰邐行。” 本義“相遇”,常用義“遭受(不幸、不利之事)”由引申而得。字所从“曹”,甲骨文作 “㯥”, 或於其下增口符; 金文再在 “口”中增短横而成 “𣍘”。 隸楷“遭”聲符“曹”,省二 “東”爲一 “東”,且“東”非完形。 漢簡假“曹”爲 “遭”。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 “三王者皆賢矣,不曹(遭)時不王。” 戰國楚簡則假“𢽍”爲“遭”: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彭祖7,戰國 一(命)弌(一)䑋, 氏(是)胃(謂)𢽍(遭)(殃)。
遭★常◎常zāo形声,从辵,曹声,本义为在路上遇到,引申为遇到(多指不幸或不利的事)、量词(用于动作行为的次数、绕圈的次数,相当于“次”“回”)等。 遭金文;篆zāo[辵(意符)+曹(聲符)→遭(《説文》:“遭,遇也。從辵,曹聲。一曰:邐行。”遭:遭遇、遭難。)] 《詩經·齊風·還》:“子之茂兮,遭我乎峱(náo)之道兮。”(你這人生得真漂亮,碰到你在峱山道上。)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回):“周回一遭野水,四圍三面高崗。” *遭zāo14画 辶部 (1) 碰上;相遇: ~逢|一出村就~遇了敌人。 (2) 受;受到(不幸或不利的事): ~受|~殃|~难|~到沉重打击。 (3) 量词。 1. 相当于周、圈: 用绳子捆上一~|跑两~。 2. 相当于次、回: 办这事儿是头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