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 ) 建寧元年殘碑,東漢 强弱匪傾。
 寇臻墓誌,北魏 公早傾乾覆,奉嚴母以肅成。
 元誨墓誌,北魏 斜漢晚傾,晨光早滅。
 元楨墓誌,北魏 旻不錫嘏,景儀墜傾。
 尉富娘墓誌,隋 傾城遠傳。
 趙君妻張氏墓誌,唐 我伯父以元和末歲傾背。
 玄秘塔碑,唐 無何謁文殊於清涼,眾聖皆現;演大經於太原,傾都畢會。
 竇真墓誌,唐 追逹士以傾罇。
 韓長墓誌,唐 雅量先傾。 《説文》:“傾,仄也。从人从頃,頃亦聲。” 楚簡假“倩”爲“傾”。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君子爲禮》簡7:“䏿(肩)毋𤼧(廢)毋 (聳), 身毋 (偃)毋倩(傾)。 ”
傾 (qīng)仄也。 【按】仄,傾斜。 傾倾, 金文; 篆qīng[亻(人體,意符)+頃(不正,聲意符)→傾(《説文》:“傾,仄也。從人,從頃,頃亦聲。”傾,身體向前斜〈傾斜〉。引申爲偏向一側〈傾向〉,歪斜過度而要倒坍〈大廈將傾〉,使器物歪斜或反轉,儘量倒出裏面的東西〈傾囊倒出、傾盆大雨〉,引申爲“盡力而爲”〈傾聽、傾訴、傾力〉。)] 《詩經·大雅·瞻卬(yǎng)》:“哲夫成城,哲婦傾城。”(男子多才能立國,女子美貌毀社稷。古代多因帝王迷於女色而亡國者,故有這種看法。) [戰國] 孔伋《中庸·第十七章》:“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所以可栽活的就去培養,要傾倒的只好讓它覆滅。)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七》:“妾身雖在煙花之中,那些浮浪子弟,未嘗傾心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