邿( ) 邿伯鼎, 殷周金文集成2602,春秋早期 邿白(伯)乍(作)譱(膳)鼑(鼎)。
 邿遣簋,殷周金文集成4040,春秋早期 邿 (遣)乍(作)寶𣪕(簋)。
 古璽彙編2097,戰國 邿□。 《説文》: “邿,附庸國。在東平亢父邿亭。从邑寺聲。《春秋傳》 曰: ‘取邿。’” 金文“寺”或讀作“邿”。 春秋邿公典盤: “寺(邿)子姜首(及)寺公 (典)爲其盥般(盤)。”
邿 金文; 篆shī[阝(在右,邑,意符) +寺(聲符)→邿(《説文》:“邿,附庸國。在東平亢父邿亭。從邑,寺聲。《春秋傳》曰:‘取邿。’”邿,古國名,春秋時屬魯,在今山東省濟甯市東南; 山名,在山東省平陰縣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