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 甲骨文合集5007,殷 辛酉卜,王,貞余配。 按: 从酉从卩,象人坐於酒食旁。
甲骨文合集14238,殷 貞帝弗配。
甲骨文合集31840,殷 配。
㝬簋, 殷周金文集成4317, 西周晚期 用配皇天。
蔡侯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1,春秋晚期 敬配吴王。
拍敦,殷周金文集成4644,春秋 拍乍(作)朕配平(姬)(敦)。 按: “卩”訛變。
漢印文字徵 屠配印信。
孔羨碑,三國魏 疇咨稽古,崇配乾坤。 按: “卩”訛變作“己”。
馮迎男墓誌,北魏 女郎時年五歲,隨母配宫。 按: “卩”訛變作“巳”。
元恪嬪李氏墓誌,北魏 遂應帝命,作配皇家。 《説文》: “配,酒色也。从酉己聲。” 甲骨文从酉从卩,象一人坐於酒食旁。金文“卩”形體訛變。隸變楷化,“卩”訛作“己”、“巳”。 “配”字本義當爲伴食、伴飲。引申爲配享,卜辭皆用此意。又引申爲匹配,石刻文獻沿用,如“用配皇天”、“崇配乾坤”。繼而引申爲配偶,後世或作 “妃”。
配★常◎常pèi形声,从酉,己声,本义为多种酒配制而成的颜色,引申为调配、男女成婚、匹配、双方相当、配偶、使动物交配、发配(流放、充军)、有计划的分派、添补、衬托等。 己·配jǐ·pèi罗振玉和郭沫若都认为,“己”像系在箭上用以射飞鸟的丝绳,与“乙”音相近形相似。许慎认为“己”与“已”是一个字。《说文》未立“已”部。“己”在某些甲骨文里画的是一个半跪半坐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显然是自身的代称。《玉篇》:“己,己身也。”似为“跽”之本字。“起”,从会意的角度看,正是这半跪半坐的人站起来准备走。借作天干。作意符生成了配、改,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jì 记(记忆) 纪(纪律) 忌(忌讳) 跽(长时间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qǐ 起 杞(杞人忧天) 岂(岂有此理) 芑(一种野菜,味苦) 屺(无草木的山。“陟彼屺兮,瞻望母兮。”——《诗·魏风·陟岵》) pèi 配(配合) pǐ 圮(《说文》:“圮,毁也。”) fēi 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 相关链接 1.“配”(pèi)是会意字,甲骨文左边是酒瓶,右边是一个半跪着的人,他与调酒有关。引申为调配、匹配。小篆使他变得人不像人了。 2.“圮”(pǐ),毁也,仿“配”得音,也可以说以“配”(省)为声符。《说文》中有一个“圮”的异体字,由非、手、酉合成。“从手从非,配省声。”妃(fēi)也是以“配”为声符。 3.“改”,会意字,左边为“己”之变形,也是人的符号。“改”字左边的人,多指孩童;右边的“攵”表示手执棍棒。小孩犯了错误,家长手执棍棒进行体罚,使之改过。朱谋玮说左边是古“跪”字,“小过跪而攴之,使悔而迁善也。”此所谓“鞭朴不废于家,刑罚不废于国”也。 (籀·改) (篆·改) 配pèi(10画)
【提示】酉,不要丢掉里面的横,错写成西; 酉中间的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右两边相离。右边是己,不要错写成巳或已。 *配pèi10画 酉部 (1) 男女结婚: ~偶|婚~|原~。 (2) (使牲畜)交合: ~种|交~。 (3) 有计划地分派;安排: ~给(jǐ)|分~|~备火力。 (4) 按适当的标准组合;调和: ~药|~餐|~色|成龙~套。 (5) 把缺少的补上,使组合完整: ~钥匙|~零件|给桌子~个抽屉。 (6) (对主体)衬托;陪衬: ~殿|~角儿|红花还要绿叶~。 (7) 够得上(有条件或资格相配): 我~不上人家|完全~得上这个光荣称号。 (8) 〈书〉流放;充军: 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