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 甲骨文合集17950,殷 ……重……□月。
 重父丙鬲,殷周金文集成478,殷
(重)父丙。
 重鼎,殷周金文集成1003,殷
(重)。
 癸重觚,殷周金文集成6840,殷 癸倲(重)。
 重父癸觶,殷周金文集成6324,殷
(重)父癸。
 榮作周公簋,殷周金文集成4241,西周早期 州人 (重)人 (庸)人。
 安邑下官壺,殷周金文集成9707,戰國晚期 安邑下官重(鍾)。
 春成侯壺,殷周金文集成9616,戰國
(春)成𥎦(侯)中𢊾(府)□重。
 宜安戈,文物1994年04期,戰國 教馬重(董)史。
 十年洱陽令戈,文物1990年07期,戰國 十年洱陽𠊈(令)長疋司寇 (平)相左庫工帀(師)重(董)棠 (冶)明無(模)𨥇(鑄)戟。
 郭店楚墓竹簡·唐虞之道19,戰國 及丌(其)又(有)天下也,不(以)天下爲重。
 睡虎地秦墓竹簡·效律60,戰國至秦 誤自重殹(也),減罪一等。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逆節果成,天將不盈其命而重其刑。
 漢印文字徵 重平丞印。
 漢印文字徵 伍重私印。
 王君妻韓氏墓誌,北魏 殖根萬丈,擢穎千重。
 元融妃盧貴蘭墓誌,東魏 名望之重,冠冕海内。
 寶泰墓誌,北齊 及幼主君臨,問對爲重。 《説文》: “重,厚也。从壬東聲。凡重之屬皆从重。” 初文象一人身負盛得滿滿的囊橐形,用以表示沉重義。後进行併畫性簡化,將人形豎畫和囊橐的象形文中的豎畫共用,使人形和囊橐形合併爲一體。春秋以降,下面又增加了土旁。漢隸平直筆畫,人形和囊橐形全失。《説文》 “重,厚也”,段玉裁注: “厚斯重矣。引申之爲鄭重、重疊。”
重★常◎常
表意,金文1象人负東之形,東指盛满实物的囊橐,故表示负重;金文2、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重”。本义读zhònɡ,重量大、分量大,引申为重量、加重、程度深、重要、重视、庄重、慎重等;又读chónɡ,引申为重复、量词(相当于“层”)、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再次进行,相当于“再”“重新”)等。 【辨析】 ❶以“重”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onɡ,但声母不同。zhōnɡ:锺∣zhǒnɡ:踵∣dǒnɡ:董。 ❷重(chónɡ)/复 这两个字都表示事物的一再出现,区别在于:“重”指多次重复或多层次的重叠,“复”一般指双重的重复或重叠。 重 (zhòng)从𡈼,東聲。 【按】重,《説文》:“厚也。”厚則重也。 重diewng[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厚也。 从壬,東聲。凡重之屬皆从重。(八篇上) 囊裝滿物,提舉甚重。 重(9画) ❶chóng ❷zhòng
 【提示】中间的曰,当中一横宋体与两边相接,楷体与两边相离。 *重chóng9画 丿部 (1) 重叠;重合: 两个人影~在一起了。 (2) 重复;再: ~演|~印|~蹈覆辙|破镜~圆。 (3) 重叠的;连接不断的: ~围|远渡~洋。 (4) 相当于“层”。也可充量词: 双~领导|突破敌人的~~封锁线。 另见zhòng(524页)。
*重zhòng9画 丿部 (1) 分量: 承~|举~|净~。 (2) 分量大(与“轻”相对): 老张比小李~十公斤。 (3) 表示程度深、声音大、色味浓、数量多、价值高、奖赏厚、处罚严等: ~伤|~价|~赏|~罚|病~|言~|脚步~|颜色~。 (4) 要紧;主要: ~地|~镇|~任。 (5) 重视: 敬~|尊~|不能~男轻女。 (6) 庄重;不轻率: 慎~|隆~|自~。 另见chóng(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