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 ) 郎中鄭固碑,東漢 於蔑陋,獨曷敢忘。
 元恪嬪司馬顯姿墓誌,北魏 翔鳴陋野,聲聞上日。 按: 聲符“㔷”外部“匚”訛作“辶”。
 蕭正表墓誌,東魏 蒱帛遯肥, 廣延仄陋。 《説文》: “𨹟, 阨陝也。 从𨸏㔷聲。 ”
陋★常◎常
lòu形声,小篆从阜, .jpg) (lòu)声,隶定为“陋”。本义为边远荒僻之地,引申为住地狭窄简陋、粗鄙不雅、狭隘无知、粗俗、难看等。 陋 金文; 篆lòu[(阝(在左,山崖,意符)+匚(fāng,狹小,意符)丙(生火造飯,聲意符)→陋(像在山崖旁建立的一個小房子。《説文》:“陋,阨(è)陝也。”不文明的〈醜陋、粗陋、陋俗〉。見識小〈淺陋。孤陋寡聞〉。)] 《論語·子罕》:“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住在那裏,有什麼不好呢。) [唐] 劉禹錫《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lòu8画 阜部 (1) 狭小: ~室|~巷。 (2) 见闻少: 浅~|愚~|孤~寡闻。 (3) 粗鄙的;不好的: ~俗|~习。 (4) 不好看: 丑~。 (5) 粗劣: 粗~|因~就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