隅( )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40背,戰國至秦 取西南隅,去地五尺。
 武威漢簡·甲本特牲46,新莽 佐食徹尸薦、俎、敦,□于西北隅。
 漢印文字徵 隅常樂。
 元乂墓誌,北魏 志性廉隅,非禮不動,雖涓人童隸,必冠而見。 按: 隅,借用作“愚”。 《説文》: “隅, 陬也。 从𨸏禺聲。 ” 楚簡假 “禺”爲 “隅”。《郭店楚墓竹簡·老子乙》簡12: “大方亡禺(隅),大器曼成。”
隅★常◎常
yú形声,从阜,禺(yú)声,本义为角落,引申为靠近边沿的地方。 隅*yú(11画)
  【提示】阝,2画,起笔是横撇弯钩; 旧字形3画,起笔是横撇。禺,9画,第七笔中间一竖穿过,第八笔是横,末笔是点,不要把第七、八笔连为一笔。禺第三笔的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右两边相离。 *隅yú11画 阜部 (1) 角落: 城~|墙~|一~之地|向~而泣。 (2) 靠边沿的地方: 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