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 ) 馬王堆漢墓帛書·刑德丙篇,西漢 豐隆。
 居延新簡EPF22.170,西漢 謹驗問隆。
 居延新簡EPT6.37,西漢 三𤍫𨼾長石隆。
 漢印文字徵 楊隆私印。
 增訂漢印文字徵 隆丘少君。
 西狹頌,東漢 威恩竝隆,遠人賓服。
 元謐墓誌,北魏 文物備典,禮數加隆。
 孫秋生等造像記,北魏 願國祚永隆,三寶彌顯。
 竇泰墓誌,北齊 糾察增隆,二難之道。
 張儉及妻胡氏墓誌,隋 清素隆家,鴻勳報國。
 王世琛墓誌,隋 庶享遐紀,克隆堂構。
 張君妻喬娥墓誌,唐 温雅之聲既遠,仁勇之志斯隆。 《説文》: “𨼇, 豐大也。 从生降聲。” 戰國楚簡讀“龍”、 “ ”爲“隆”,如《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君人者何必安哉(甲本)》簡7: “君王龍(隆)亓(其)祭,而不爲亓(其)樂。”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三德》簡14: “天𥘔(災) =(隆隆), 弗 (滅)不 (隕)。”
隆★常◎常
形声,从生,降省声,本义读lónɡ,丰硕、盛大,引申为高起、兴盛、程度深等;又读lōnɡ,假借为拟声词。轰隆,雷声、爆炸声、机器声等。黑咕隆咚,形容很黑暗的样子。 【辨析】 以“隆”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lónɡ:窿、癃。 隆lóng甲骨文意为向上隆起的土堆。“隆”可分解为“降”与“土”。也可以分为“降”与“生”。《正字通》收了一个“隆”字,上为“降”,下为“生”。以“生”表意,以“降”表声。本义为升高,增高。“虽隆薛之城至于天,犹之无益也。”(《韩非子·说林下》)引申为高,兴旺。不过,“降”不读xiáng,也不读jiàng,而是读hóng。《离骚》中“唯庚寅吾以降”的“降”,注:降,乎攻反。《唐正韵》说“古音‘洪’”。“隆”与“洪”音相近。以“隆”作声符的字有: long 窿(窟窿) 癃(疲癃) 隆 (lóng)从生,降聲。 【按】隆,《説文》:“豐大也。” *隆lōng11画 阜部 【轰隆】拟声词。多用于形容剧烈震动的声音: ~一声,土墙倒了。 另见lóng(252页)。
*隆lóng11画 阜部 (1) 规模、场面大: ~重。 (2) 兴旺: 兴~。 (3) 程度深: ~冬|~情厚谊。 (4) 高: ~起。 (5) 【隆隆】拟声词。常用于形容雷声或炮声: 炮声~|~的雷声。 (6) 姓。 另见lōng(2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