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隶书
释义

隶书

字体简化的趋势继续延续。作为篆书的辅助字体——隶书应运而生。隶书是为了提高书写速度把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而形成的字体。隶书分为“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它是中国古代文字和书法的一大变革。


汉朝隶书《华山庙碑》(约公元前100年)



隶书的“字”



木简上的隶书(约秦朝末年)


根据出土的秦朝时期木简推测:秦时用小篆书写正式公文,用隶书书写普通的公务书信。到汉朝年间,隶书广泛传播并逐渐取代了小篆。小篆和隶书是汉字发展的两大主要阶段。隶书用笔画符号打破了象形字的结构,是改象形为笔画的新文字的开始。隶书源于秦朝,盛于东汉,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横画长而直画短,撇、捺等笔画为美化而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打破了以往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并发展定型为占主导地位的书体。同时,它还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等其他书体,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汉末《曹全碑》(公元185年)


相传秦始皇新政期间,政务多、文书繁。小篆不便于速写,费时费事,影响工作速度和效率。曾为狱吏的程邈深知小篆难以适应政务,便在狱中钻研文字,终于创造出比小篆更易书写的隶书。秦始皇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免去了他的罪并提为御史。由于程邈的官职很小,属于“隶”,所以人们就把他编纂整理的文字叫隶书。隶书在汉朝经历了全盛时期,与以往的文字相比,隶书极大地减少了文字的笔画,让书写变得简单和快捷。隶书的这种基本特征直到今天都得以保留。
秦始皇为匡正异俗、垂范后世,于所到之处皆立石刻碑,称颂秦德。隶书的点画俱实、规范而且板滞,可能是受刻碑这一因素影响。尽管隶书缺乏虚实结合之美,但它对点、线、面的修正和重塑,己达到了实用美的最高点。西汉初期,隶书仍沿用秦隶的风格。到新莽时期,隶书有了点画的波尾写法。到东汉,隶书产生了众多风格并以石刻与简犊的方式留存至今。用隶书写成的石碑铭文中最有名的是《曹全碑》,该石碑刻于公元185年的东汉,它字迹优美,风格独特,是隶书圆笔之代表。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