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雘() 曾侯乙墓1正,戰國 輪。
包山楚簡·文書62,戰國 九月壬戌之日, 郢司惪陽受期,=(十月)辛巳之日不安(陸)之下里人屈犬、 少𪤝申以廷, 阩門又敗。 疋(雘)。 按: 从丹隻聲,所从“丹”訛近“疒”,疑“雘”之省文。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48,戰國 丌(其)伓(背), 不(獲)丌(其)身,行丌(其)廷,不丌(其)止(趾),亡(无)咎,利羕(永)貞。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昭王毁室一昭王與龔之𦞠7, 戰國 (獲)寅(引)頸之辠(罪)。
李公政墓誌,唐 於是運陶機,甃瓴甋,召丹雘,繪平生。
龍泉記,唐 即集論郷人剗除舊舎, 建立新宇,繪担其形,丹雘其壁,炎炎赫赫,必使光明。 《説文》: “雘, 善丹也。 从丹蒦聲。 《周書》曰: ‘惟其𢾅丹雘。 讀若寉。’ ” 見於戰國楚簡中的 “雘”字,構形从丹隻聲,所从“丹”訛近“疒”。“蒦”與“隻”音同,爲以簡寫聲符替换繁寫聲符,此現象在古文字中常見。《宋本玉篇》:“雘,於縛切。《山海經》云: 雞山,其下多丹雘。《説文》云: 美丹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