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靜( ) 靜簋,殷周金文集成4273,西周中期 王令靜 (司)射學宫。 按: 从青爭聲。
 免盤,殷周金文集成10161,西周中期 靜(敬)女(魯)王休。
 班簋,殷周金文集成4341,西周中期 三年靜(靖)東或(國),亡不成。 按: 增加構件“口”。“青”所从“生”訛變與 “木”同。
 毛公鼎,殷周金文集成2841,西周晚期 大從(縱)不靜。
 秦公簋,殷周金文集成4315,春秋早期 𨨋(鎮)靜不廷。
 國差𦉜,殷周金文集成10361,春秋
(齊) (邦)鼏靜安寍(寧)。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本5,戰國
(以)丌(其)不靜(爭)也, 古(故)天下莫能𢌱(與)之靜(爭)。 按: 增加構件“口”。
 郭店楚墓竹簡·尊德義14,戰國
(教)以埶(藝), 則民埜(野)以靜(爭)。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䊷衣2,戰國
(詩)員(云): “靜(靖)龏(恭)尔立(位), (好)是正植(直)。 ”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䊷衣6,戰國 子曰: 上 (好) (仁), 則下之爲 (仁)也靜(爭)先。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内豊10,戰國 才(在)少(小)不靜(爭),才(在)大不 (亂)。 按: “爭”符不从爪。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西漢 我好靜,而民自正。
 張家山漢簡·蓋廬37,西漢 義有靜志,起而擊之,可以毋兹(滋)。 按: 構件左右换位。
 漢印文字徵 孟靜。
 衛尉卿衡方碑,東漢 □靜有績。
 石門頌,東漢 寧靜烝庶,政與乾通。
 洛神十三行,晉 收和顔以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寇演墓誌,北魏 潔靜能和,在和唯沖。
 淨智塔銘,東魏 鄴都緇侣,講貫遜其靜深。
 馬天祥等造像記,北齊 投委壇靜,仲追冥果。
 吴嚴墓誌,隋 起稱良守,實靜西秦。
 王惠墓誌,唐 君發源澄靜,稟孝純深。 按: 字形與今之簡化字“靜”同。 《説文》: “靜,審也。从青爭聲。” 《詩經·邶風·柏舟》: “靜言思之,不能奮飛。”毛傳: “靜,安也。”晉代陶潛《榮木》詩: “靜言孔念,中心悵而。” “清”與“靜”爲同源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