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 金文; 篆qiào,shāo[革(皮革,意符)+(聲符) → 鞘(《説文新附》:“鞘,刀室也。從革,肖聲。”1.qiào,刀具的皮套。又昆蟲中鞘翅目的一對前翅,變成了質地堅硬的一對“殼”,像“鞘”一樣對昆蟲起到保護作用。如天牛、金龜子、瓢蟲等,便是鞘翅目中有名的成員。古時貯銀以便轉運的空心木筒(饗鞘)。2.shāo,鞭子末端的細皮條,抽之發響,着肉極痛。馬也懼“鞭鞘”。鞘通“梢”。)] [清] 李漁 《奈何天·焚券》:“且喜銀子俱已上鞘(qiào),夫馬俱已點齊。” [唐] 房玄齡《晉書·苻堅載記下》:“長鞘(shāo)馬鞭擊左股,太歲南行當復虜。” △鞘qiào16画 革部 刀剑套: 剑~|弓上弦,刀出~。 另见shāo(359页)。
△鞘shāo16画 革部 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 另见qiào(3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