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甲骨文合集114,殷
貞取克芻。

甲骨文合集4528,殷
□□卜,自今戊[至]……克不其[至]。

甲骨文合集13709正,殷
……其克龍王疾。

甲骨文合集13754,殷
弗其克。

甲骨文合集19779,殷
□□[卜],貞……牛在……弗克氏印。 其克氏𡙕。

甲骨文合集22329,殷
庚子……余克……

克爵,殷周金文集成7379,殷
克。

榮作周公簋,殷周金文集成4241,西周早期
克奔(走)(上下)帝無冬(終)令(于)有周。

鼎, 殷周金文集成2830, 西周中期
女(汝)克盡乃身。

師旂鼎,殷周金文集成2809,西周中期
今弗克氒罰。

大克鼎,殷周金文集成2836,西周晚期
(拜)𩒨首。

秦公鎛,殷周金文集成268,春秋早期
克朙(明)又(有)心。
按: 上加横筆。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4,戰國
九二: 不克訟, 䢜(歸)肤(逋),丌(其)邑人晶(三)四户,亡(無)(眚)。
按: 上加飾筆,下加“又”繁化。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19,戰國
未見聖,如其弗克見,我既見,我弗迪聖。

曾侯乙墓45,戰國
黄克馭𨌴車: 𨞩輪, 革兼。

秦印文字彙編
當陽克。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以此有國,守不固,單(戰)不克。

漢印文字徵
李克得。

甘陵相尚博殘碑(左截),東漢
刑政不濫絀掊,克采儁桀。

西狹頌,東漢
克長克君,牧守三國。

淳于長夏承碑,東漢
先人後己,克讓有終。

雁門太守鮮于璜碑陰,東漢
至孝通洞,克勤和顔。

蕩陰令張遷碑陽,東漢
克岐有兆,綏御有勛,利器不覿,魚不出淵。

王基斷碑,三國魏
克敵獲俊。

賈充妻郭槐柩記,晉
黄中通理,高明柔克。

郭顯墓誌,北魏
唯祖唯父,克踐克昇。

王誦妻元貴妃墓誌,北魏
克誕淑德,懷兹具美。

元謐墓誌,北魏
眷然西顧,駕此朱輪,式清氓俗,克靜風塵。

竇泰妻婁黑女墓誌,北齊
陰靈薦祉,克誕良媛。

曹海凝墓誌,隋
方當克享眉壽。

范安貴墓誌,隋
克著勲庸。

賀蘭敏之墓誌,唐
克明克聡。

張士陵墓誌,唐
克紹先德。
《説文》: “克, 肩也。 象屋下刻木之形。 凡克之屬皆从克。 , 古文克。 ,亦古文克。”
甲骨文、西周金文“克”象人下蹲以承負物之形,本義表肩任。無“屋下刻木”之象。 戰國時上加飾筆成“”形, 下加“又”繁化。 篆文訛作“”。

克,甲骨文作,金文作,《説文》古文作,小篆作
或説从由从皮省,或説从由从肩省,“由” 象頭盔或人戴頭盔,下象肩有所負。構形意義難以確定。其基本義是戰勝、能够,卜辭、銘文除用作人名外,正用此二義。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而有訛變。

剋★繁、规◎常;尅★异◎异★常◎常


表意,甲骨文、金文上部象人头上戴着胄(头盔)形,下部是一个弯腰拊膝的人,读kè,本义表示人有所担负。小篆字形稍变。引申为战胜、攻破、能够胜任、减削、抑制、消化、严格限定期限等,假借为量词(用于质量单位、容量单位等)、译音用字。剋,形声,从刀,克声,由“克”分化而来,本义读kè,战胜,引申为克制、约束等;又读kēi,打人、骂人、训斥(用于口语)。尅,形声,从寸,克声,读kè,与“剋”同。《异体字表》以“尅”为“剋”的异体字。《简化字表》把读kè的“剋”简作“克”,采用本字。
【辨析】
❶“克”与“剋”不是等义简繁字。“克、剋、尅”不是等义异体字。
❷“剋”读kēi时是规范字,不简化。
❸以“克”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kè:氪。
❹“克期”“克日”也作“刻期”“刻日”,现在的推荐写法是前者。
【构词】
克服(克服)∣克制(克制)∣攻克(攻克)∣毫克(毫克)∣扑克(撲克)∣千克(千克)∣以柔克刚(以柔克剛)∣克扣(剋扣)∣克星(剋星)∣相生相克(相生相剋)

(kè)

仔肩也。
【按】仔,音zī,克也,本義爲肩任。仔肩,擔負責任。

112.趣談“克”字

克,初文像用皮鏟鏟去皮張上的贅肉,本義爲刻,借爲克服。


甲骨文;金文;

[用皮鏟鏟皮。(《説文》:“克,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古文克。”不確。克,初文像用皮鏟鏟去皮張上的贅物。會意爲克服〈以柔克剛〉,能够〈克勤克儉〉,戰勝〈克敵制勝〉,抑制〈克制〉。擬爲“刻”本字,“克”。克,用爲法定品質單位:1000毫克爲1克。1000克爲1公斤。1斤合500克。)]
《論語·顔淵》:“子曰:‘克己復禮爲仁。”

*k’ək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肩也。 象屋下刻木之形。凡克之屬皆从克。,古文克。 ,亦古文克。 (七篇上)
攻守兼備之盾形,能克敵?

(kè)

,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凡克之属皆从克。,古文克。,亦古文克。”(苦得切)
徐锴《系传》:“肩者,任也。《尚书》曰:‘朕不肩好货。’不委任好货也。任者,又负荷之名也,与人肩膊之肩义通,故此字下亦微象肩字之上也。”
甲骨文作,金文作。殷涤非曰:“克者,任也,胜任也。所以字形画一人头上戴胄而以手撑腰之姿势,以示胜任之意。”[1]故其构意为肩任、担负等。引申为能、成、堪等意义。“卜辞克字作形者,其下所从之即肩字之初形,与户易混,小篆复从肉,实已演化为形声字。”[2]卜辞或用其克敌、战胜之义,如:“甲戌卜,,贞:雀壬子囗正其方,克。”(《乙》5582)[3]金文中也有此用法,如簋:“卑(俾)克氒(厥)啻(敵)。”[4]战国曾侯乙墓楚简作,郭店楚简作
许慎以“肩”释“克”,意思是肩负、胜任。至于许慎所云“象屋下刻木之形”,是根据小篆加以解说的。
克部没有属字。

剋;尅

(7画)

【提示】在汉字简化前,表示“攻取” “制服” “削减”“限定”等义时,“克” 也写作“剋”。在异体字整理前,表上述意义时,“克 (剋)” 的异体是“尅”。表“能够 (如克勤克俭)、消化 (如克化不动)”等义、作姓氏及计量单位时,“克”既没有繁体,也没有异体。

*1

7画 十部 
(1) 能;能够: ~勤~俭。
(2) 约束;制服: ~制|~己奉公|以柔~刚。
(3) 公制重量、质量单位。1克为1公斤(千克)的千分之一。
(4) 藏族地区容量单位。1克青稞约重12.5公斤。
(5) 藏族地区地积单位。1克地约合1市亩。


*2(剋)〔尅〕


(1) 战胜;攻下: ~敌制胜|攻无不~。
(2) 消化: ~食。
(3) 约定或限定(日期): ~日到达|~期送至。
 “剋”另见kēi(216页)。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7: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