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 ) 甲骨文合集10458,殷 貞彈 兔。
 甲骨文合集13331,殷 貞豕四, 兔七十㞢。
 甲骨文合集154,殷 貞乎多羌逐兔,隻。
 甲骨文合集10457,殷 不其隻兔。
 甲骨文合集32912,殷 令 眔兔示。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孔子詩論25,戰國 《又(有)兔》, 不 (逢)𣥜(時)。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72背,戰國至秦 兔也。
 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合陰陽117,西漢 八曰兔騖。
 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西漢 炊五㝅(穀)、 兔頭肉陀(他)甗中。
 銀雀山漢墓竹簡·守法守令等十三篇809,西漢 莫(暮)必置兔(斥)者城外。
 居延新簡EPF22.69,西漢 及齎乘傳者, 南海七郡、牂柯、越巂、益州、玄兔、樂狼至旁近郡。
 漢印文字徵 玄兔太守章。
 漢印文字徵 孟兔。
 高盛墓碑,東魏 狐兔交集,荆棘相依。
 南玄暕墓誌,唐 白兔呈祥。
 靖策墓誌,唐 秉筆兔園,身懷鳳藻。
 鄭仁泰墓誌,唐 開營偃月,掩玄兔以屠城。 《説文》: “兔, 獸名。 象踞, 後其尾形。兔頭與㲋頭同。 凡兔之屬皆从兔。”
兔兎★异◎异★常◎常
tù象形,甲骨文、金文象兔子站立之形,长耳,短尾,有的画出长目,有的画出豁唇,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兔”。本义为兔子,一种哺乳动物。古代传说月宫里有桂树和白兔,故引申为月亮。变体作“兎”。《异体字表》以“兎”为异体字。 【辨析】 以“兔”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tù:菟、堍。 兔 (tù)象踞,後其尾形。 【按】兔,《説文解字注》曰:“其字象兔之蹲,後露其尾之形也。”是也。 *兔t’av[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 獸也。 象兔踞, 後其尾形。 兔頭與㲋頭同。 凡兔之屬皆从兔。(十篇上) 兔形。 兔兎;兔; tù(8画)
 【提示】8画,旧字形9画。第六笔的竖撇由扁口中一笔撇出,不要写成两笔。不要丢掉一点写成免。 *兔〔兎 〕tù8画 刀部 哺乳动物。耳长,上唇中间分裂,齿坚利;全身细毛,尾短而上翘。后肢较前肢长,善于跳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