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甲骨文合集11483,殷
貞翌[甲]申易日, 之夕月㞢食,甲, 不雨。

甲骨文合集30989,殷
……見多食受……

牧共作父丁簋,殷周金文集成3651,西周早期
牧共乍(作)父丁之食𣪕(簋)。

父鼎, 殷周金文集成2194, 西周中期
父乍(作)寶食彝。

食仲走父盨,殷周金文集成4427,西周晚期
食中(仲)(走)父乍(作)旅盨。

上曾大子鼎,殷周金文集成2750,春秋早期
父母嘉寺(持)。多用旨食。

仲義員鼎,殷周金文集成2279,春秋
中(仲)義(員)自乍(作)食()。

新蔡葛陵楚墓·甲三243、269,戰國
(夏)戠牛, 酉(酒)食。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46,戰國至秦
月食者已致稟而公使有傳食,及告歸盡月不來者,止其後朔食,而以其來日致其食; 有秩吏不止。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132,戰國至秦
凡且有大行遠行若㱃(飲)食歌樂,聚具畜生,及夫妻同衣,毋以正月上旬午,二月上旬亥,三月上旬申。

嶽麓書院藏秦簡·占夢書42,戰國至秦
[夢]見犬者,行欲食。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食飲得毋衰乎?

張家山漢簡·脈書9,西漢
食即出,爲泄。

居延新簡EPF22.704,西漢
鄣卒趙圍,九月食三石二斗二升。

漢印文字徵
食欣。

漢印文字徵
齊食官丞。

史晨前碑,東漢
臣即自以奉錢,修上案食醊具,以叙小節,不敢空謁。

桐柏淮源廟碑,東漢
慕君塵軌,奔走忘食。

元壽安墓誌,北魏
依仁履義,發憤忘食。

元文墓誌,北魏
孝莊皇帝特加竉愛,永安二年封林慮郡王,食邑一千户。

段濟墓誌,隋
於時,新都草創,卜食伊瀍。

封忠簡妻王楚英墓誌,隋
義切斷機,恩深輟食。

崔暟墓誌陽,唐
閉門十年,寝食蓬藿。
《説文》: “食,一米也。从皀亼聲。或説亼皀也。凡食之屬皆从食。”
甲骨文从亼从皀(𣪕之初文), 象食物在器中。 或於“皀”兩旁加點會意, 如《甲骨文合集》30989“食”作“”。西周及戰國金文所从“皀”之下部變化較大。
《原本玉篇》“食”字下曰: “以飲食設供於人,亦曰食爲飤字也。”

食,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甲骨文字形的下部爲食器 “㿝” 即 “簋”,上部从倒置之“口”,或説上象簋蓋之形。合體表示盛在簋裏的食物,會意字。第五字形上下連體,金文沿用。“食” 的動詞義爲吃,引申爲享受、祭獻、接納、使用等義。又引申爲虧損,後世作 “蝕”。名詞義則指飯食,引申爲糧食、俸禄,又泛指食品。卜辭或用本義,或讀作 “蝕”。銘文或用食用、食物義。提示: 甲骨文有 “飤”字,義爲給人食,文獻或以 “食” 代 “飤”。餵養亦曰食,後世作“飼”。《説文》段玉裁注:“以食食人物,本作 ‘食’,俗作 ‘飤’,或作 ‘飼’。” “飤” 是 “食” 的分化字,“飼” 與 “飤” 同,但“飼” 常用於餵養畜類。
楚簡帛文作,篆勢爲主。秦簡牘文作,隸勢爲主,古隸典型。

★常◎常


表意,甲骨文、金文象食物在器中之形,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食”。本义读shí,吃的饭食、供食用的或可食用的(东西),引申为食用(吃)、俸禄、日月亏缺或完全被遮住的现象等;又读sì,引申为供养,拿东西给别人吃。《简化字表》据草书楷化,把“饣(食)”作为简化偏旁使用,如:饭(飯)、饱(飽)、馍(饃)。
【辨析】
❶以“食”作意符构成的字多指食物名、与食物有关的动作和性状等,如“飧、饵、饷、饪、馋、饱、饥”。
❷“日食”“月食”也作“日蚀”“月蚀”,现在的推荐写法是前者。
❸食/吃 见48页“吃”。
❹食/饭 见100页“饭”。
❺食/蚀 见372页“蚀”。

shí

(甲) (篆)
本为象形字,甲骨文上部的三角形,是盖;下部为盛满食物的餐具(与“豆”相似)。本义为食品,名词;引申,转作动词用。作意符生成的字大都与饮食有关,如饥、饱、餐、饭、饼、饿、饷等。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shi
阳平:蚀(腐蚀)
去声:饰(装饰)
chì
饬(修整,整治)

(shí)

从皀,亼聲。
【按】段玉裁注“亼米也”,“集眾米而成食也,引伸之人用供口腹亦謂之食”。食的甲骨文作,象古代盛黍稷的器皿。

shí

【析形】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下像盛着食物的器具,上是倒过来的口,会伸口向食器进食之意。金文字形稍变。小篆字形整齐化。隶书字形变后写作“食”。
【释义】《说文》:“一米也。”本义是吃饭,进餐,又指吃的饭菜,又特指米饭类的主食。由吃食又引申为吞没,背弃,如[食言]。[食不果腹]指生活艰难,吃不饱肚子。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In Oracle,the lower part of the character is shaped like an utensil with food and the upper part is an inverse mouth which means eating food by stretching mouth into utensil.
【original meaning】Having a meal.

甲骨文;金文;shí

[亽(吃,意符)+豆(食器,意符)→食(《説文》:“食,一米也。從皀亼(jí)聲。或説亼皀也。”食:吃〈食肉、食欲〉;吃的東西〈食品、糧食、零食、豐衣足食〉;日月虧缺或完全不見的現象〈日食、月食〉。)]
《詩經·衛風·氓》:“於嗟鳩兮,食無桑葚!”(斑鳩斑鳩,不要嘴饞吃桑果!)
[春秋] 左丘明《左傳·隱公三年》:“三年春王二月,已巳,日有食之”(這是一次發生於公元前720年2月22日的日全食記録,根據楊伯峻。)
《論語·子張》:“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子貢説: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和月食。有錯誤,人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人都很敬仰。)
[唐] 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春天裏的長安城啊,柳絮到處飛舞。寒食節的東風啊,把皇宫裏的柳樹也給吹斜。)

*zdjiək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亼米也。 从皂,亼聲。或說亼、皂也。凡食之屬皆从食。(五篇下)
加蓋保溫之食物。

(shí)

,一米也。从皀,亼声。或说:亼皀也。凡食之属皆从食。”(乘力切)
甲骨文作,象簋上有盖之形,应为日常使用的飯器,用来盛放食物,中间的点表示米粒。也有人说,甲骨文“食”字上所从的亼或写作“”(《合》20134、20961),为倒口形,如果后一种说法正确,那么字形表示“吃”。《合》28000说:“戍兴伐,邲(比)方食骡〇于方既食戍迺(乃)伐,(捷)?”这里“比方食”与“于方既食”对贞,大意说,究竟到敌人吃飯的时候发起进攻好,还是等到敌人吃完飯再发起进攻好。[1]卜辞中“食”还通用表示日、月之蚀,如:“癸酉卜,日月有食,隹若。”(《佚》374)[2]还可表示时间,“大食”是上午9时许,“小食”是下午四时许,即吃早飯和吃晚飯的时段。
许慎说“一米”,有人解释“一”通“壹”,意思是聚集。段玉裁改“一米”为“亼米”,云:“亼,集也,集众米而成食也。引申之,人用供口腹亦谓之食。……皀者,谷之馨香也。其字从亼皀,故其义曰‘亼米’,此于形得义之例。”
食部有六十一个属字,十八个重文。汉字中从“食”的字大都与食物、粮食或吃有关,如“飯”、“餉”、“飽”、“飧”等。

(9画)
❶shí
❷sì
❸yì

【提示】人和良的末笔原本均是捺,两个捺笔紧邻,为避重捺,良的末笔捺改点。

*shí

9画 食部
(1) 吃饭;泛指人或动物吃东西: ~堂|绝~|吞~|~草动物。
(2) 饭菜;泛指人和动物吃的东西: 主~|甜~|猪~|喂~|小鸟找~吃。
(3) 供人吃的: ~油|~盐。
(4) 地球上所见到的太阳或月亮部分或全部被遮住的现象: ~甚|日~|月~|日全~|月偏~。
 另见sì(379页);yì(474页)。


*

9画 食部 〈书〉
(1) 给人吃;供养。
(2) 喂养动物。今作“饲”。
 另见shí(367页);yì(474页)。


*

9画 食部 人名用字。郦食其(Lì—jī),秦汉之间刘邦的谋士。
 另见shí(367页);sì(379页)。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8: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