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首次音译
释义

首次音译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


早在16世纪中叶,我国部分穆斯林少数民族就开始使用一种被称为“小经”的文字。它是一种采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汉语的表音文字,有专家认为这是最早的汉语拼音化尝试。几十年后,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汉语,用汉语为天主教义著述来达到传教、施教的目的,从此开始了汉字拉丁化的道路。16世纪末,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完成了西方人为中文标注拼音的首次尝试。
利玛窦是天主教耶稣会的教徒,他于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进行传教活动,为现代基督教在中国的开端打下了基础。1605年,利玛窦在北京应用他和另外几位传教士拟订的用罗马字给汉字注音的一套方案写了4篇文章,取名《西字奇迹》,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除传教撰书外,利玛窦还广泛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作为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对东方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利玛窦的首次中文注音


1626年,来自比利时的耶稣会士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将利玛窦等人的罗马字注音方案加以修改补充,出版了一部完整的罗马字注音专书,名为《西儒耳目资》。他沿袭利玛窦所创的25字母(5个元音字母和20个辅音字母)和5个表示声调的符号,就可以拼写出当时“官话”(北京音)的全部音节。这种最早用音素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也被称为“利金方案”,它的出现对当时中国的音韵学者有很大的启发。
在传教士们发明用拉丁字母拼写中文后不久,政府就颁布了禁止外国人在中国内陆居住的禁令。这就使得中国人同外界的交流日益减少,这种进步的发音方案只是在外国传教士中使用,没有在中国人当中广为传播。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