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 ) 中山王 方壺, 殷周金文集成9735,戰國晚期 上下之體。 按: 从身豊聲。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8,戰國 心好則體安之。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民之父母13,戰國 亡(無)𦡊(體)之豊(禮), (威)我(儀)異=(翼翼)。 按: 从肉豊聲。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蘭賦5,戰國 身體䝬(重)寈(輕), 而目耳 (勞)矣。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西漢 樂也者流體。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常後而不失體。
 流沙墜簡·簡牘五22,東漢 德體平常。
 漢印文字徵 體崇私印。
 北海相景君碑陽,東漢 體亡而名存。
 蕩陰令張遷碑陽,東漢 君之體素。
 熹平石經·周易·坤文言,東漢 正位居體。
 王翊墓誌,北魏 公膺積善之餘烈,體鍾美之粹靈。
 元弼(思輔)墓誌,北魏 體文經武,遠緝邇安。
 元文墓誌,北魏 體乾坤之粹精,含二儀之妙氣。
 司馬遵業墓誌,北齊 迥度宣光之跡,具體孟博之心。
 韓山剛造碑像記,北齊 聖算光遷,妙體榮預。
 任顯及妻張氏合葬誌,隋 夫人張氏,體資素婉,質表松筠。
 譚伍墓誌,唐 君體冰桂之資,秉雲霞之操,棄尋常之污瀆,屏世上之塵紛,演志箕山,大隱朝市。 《説文》: “體,緫十二屬也。从骨豊聲。” 《説文》所謂“總十二屬”,《段注》曰: “十二屬,許未詳言。今以人體及許書竅之: 首之屬有三,曰頂、曰面、曰頤; 身之屬三,曰肩、曰脊、曰臀; 手之屬三,曰厷、曰臂、曰手; 足之屬三,曰股、曰脛、曰足。” “體”作爲總括全身十二分屬之稱,戰國文字即有多種構形,或从身,或从骨,或从肉。漢以降出土文字材料亦同。
體体, 金文; 篆tǐ[骨(意符)+豐(聲符)→體(金文起 “從骨從豐。《説文》: “體,總十二屬也。從骨,豊聲。”體,段玉裁注:十二屬爲頭部:頂,面,頤;身部:肩,脊,尻;手(上肢)部:肱,臂,手;足(下肢)部:股,脛,足。引申爲實體,有長、寬、高。 客觀存在的物體:固體、液體、氣體〉,文字的書寫形式〈字體〉,實踐〈體驗〉。經驗〈體會〉。)] [春秋] 左丘明《左傳·昭公三十二年》:“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體有左右,各有妃耦。”(所以説天有日、月、星三辰,地有金、木、水、火、土五行,身體有左側和右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配偶。)] 《論語·微子》:“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 ’”(老人説:“我看你手足不勞動,莊稼分不清,做老師不也是一樣的道理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