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高(冂)喬(夭) 會當凌絕頂,高處不勝寒 |
释义 | 高(冂)喬(夭) 會當凌絕頂,高處不勝寒中華文化之根是扎在漢字的沃土之中的,欣赏、闡釋、運用漢字是智慧的揮揚,是智者天賦的靈動。中華文字是中華文化的儲蓄,一個民族是否“貧血”,高翹的“雞的屁”(GDP)是說明不了問題的,它要用民族的文化儲備去回答。 “冋”(ㄐㄩㄥ),從甲骨文到楷書都作“冂”,金文以後增加筆畫有作“冋”的,小篆以後又增筆畫作“坰”,冂、冋、坰雖然筆畫增加,各形其留,各有其用,但含意不變。 “冂”是一個陰爻的轉換之形,因為人座北向南,看到的是物體的陰面。“冂”與“凵”呈相反狀態。“凵”音堪,堪有承受之意;“冂”是“凵”的復覆(相反)狀態,故有空闊之意,就像一個盛器將內中的盛物騰空一樣。引伸為廣遠,《說文》:“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冂,象遠界也。” “冂”、“冋”以它的高遠視域異構了許多漢字,從它所異構的字,大都是它本意的延伸。 (一)以“冂”所構之字: 方:(甲骨文作“”)從人。人對遠處一塊領地的佔據。 冘:從反人。人對(遠處)一個方域的沉迷、淫溺、陷落。 寉:(ㄏㄜ)從隹。隹有高意,高遠壯觀的境象。 受:從爪,從又。授受都是在有距離的情況下進行的。 愛:從爪,從心,從攵(腳)。愛是有距離的心理、生理和行動的歷程。 𤔔:(ㄌㄨㄢ)從爪,從幺,從又(手)。 古亂字,“幺”是兩“私”相連,部首稱“連私”。冂對幺的隔斷,並且上下兩個手在給加力。古治和亂的兩用字,《論語·泰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這裏的“亂”就當作治理用。 (二)以“冋”所構之字: 坰:(ㄐㄩㄥ)從土。郊野的一方土地。 洞:(ㄐㄩㄥ)從水。水的廣遠,晉·郭璞《江賦》:“鼓帆迅越,迫漲截洞。” 苘:(ㄑ| ㄥ)從草。苘蔴也稱白蔴,纖維用以製衣,《詩經·衛風·碩人》:“碩人其頎,衣錦苘衣。”苘衣,寬大、空曠的外衣。 迥:(ㄐㄩㄥ)從辶。遠方,曹植《雜詩》之一:“之子在萬里,江湖迥且深。” 扃:(ㄐㄩㄥ)從戶。遠離前,對“戶”從外關鎖,《新唐書·和思趙皇后傳》:“妃既囚,扃鍵牢謹,日給飼料。” 炯:(ㄐㄩㄥ)從火。空曠意義上的光明,明亮,杜甫《法鏡寺》詩句:“朱甍半光炯,戶牖粲可數。” 絅:(ㄐㄩㄥ)從糸。空闊無裏的衣服,《中庸》:“詩曰:‘衣錦尚絅’惡其文之著也”。是說空洞沒有內容的文章,不是好文章。 詗:(ㄒㄩㄥ)從言。獲自刺探(遠距離)之告密,《說文》:“詗知處告言之”。 駉:(ㄐㄩㄥ)從馬。飛奔於原野的馬,《詩經·魯頌·駉》:“駉駉牡馬,在坰之野。” 當然,高、喬也從冋。 我們先釋“高”。 “高”甲骨文、金文都是“冋”上奉“且”為高,其形狀分別是“”和“”。 “且”是一位尊神,甲骨文作“”,金文作“”,是“祖”的本字。遠古時代國家大事只有兩件,除了戰事就是祭祀,而且祭祀也很單純,除了自然神就是祖先神。祖先神是用男性生殖器作為最高崇拜的象徵。時至今日,供桌上的牌位,園野裏的石碑仍然還是那個形狀。 “冋”顶樹“且”的“高”,是把郊祭(祭天地)與廟堂之祭(祖先之祭)結合在一起的造字,這樣的“高”把高大,高遠的意義也就涵蓋了。 到小篆時的“”,隨著“且”被社會尊崇的氣氛有所澹化,“且”也被斷為三截,從此“且”的偉岸消失,雄壯不再。楷書隸作“高”。 高的本意是既大而遠,即尊且崇,雄偉壯觀,是一種靜態的美,引伸有以下意義: (1)與卑下相對,《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加高提高,《左傳·襄公三一年》:“高其閈閎,厚其墻垣。” (3)崇尚超過,《莊子·讓王》:“屠羊說居處卑賤而陳義甚高。” (4)尊敬看重,《呂氏春秋·離俗》:“故布衣人臣之行,潔白清廉中繩,愈窮愈榮,雖死,天下愈高之。” (5)年老貴器,年老又稱年高,珍貴又稱高貴。 (6)聲大巨大,聲大也稱聲高,巨大也稱高大。 (7)對人敬稱,見解曰高見,筆墨曰高手,威望曰高望,老人曰高年;高朋、高論、高超、高堂等等。 “”、“高”也是個組字構件。 (一)以“”所構之字: 亭:從丁。丁為火,通透光亮的高處驛所。 亮:從儿(人)。高人的豁達明白,《古詩十九首》:“君亮執高節,賤妾亦奚為。” 豪:從豕。豕為亥,為水,高置之下有水所具備的那種: (1)氣勢,如豪邁、豪杰、豪爽、豪強等。 (2)環境,如豪華、豪宅、豪門等。 (3)狀態,如豪右、豪俠、豪紳、豪舉等。 亳:從乇。乇,契刻甲骨文的刀;地名,《史記·殷紀》:“湯始居亳”。湯,商始祖契後裔,湯謚高祖都邑亳,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北(大概殷商人在那個時候就已契刻甲骨文字了)。 毫:從毛。書寫工具,槁下之毛,晉·崔豹《問答釋義》:“蒙恬始造,即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毫,非兔毫竹管也。”(“亳”是契刻甲骨文字的刀,“毫”是換刀為筆的造字。可見毛筆的出現與“亳”是紧紧相連的) (京):從“☰”。乾陽是“且”的基礎,《爾雅·釋丘》:“絕高之為京”。現今之京城、京都、京畿等,都是處置絕高的地方。 (亨、享):從日。 陽氣對“且”的充盈。 亨、享,陽氣十足之所至。亨即哼,享遇時發出愜意的呻吟聲。 (二)以“高”所構之字: 膏:從月(肉)。物(人)之精,它的“燃燒”可以使生命出現光亮;古人以動植物油為燈,可以使空間光亮,有“高點明燈”句。 篙:從竹。撐船的高長竹杆。 嵩:(厶ㄨㄥ)從山。高聳的山。 蒿:從草。 (1)草中之高者; (2)蒿廬,用草苫蓋的高屋。 槁(槀):從木。高木立枯(俗枯立木),蘇軾有“死灰槁木”的詩句。 縞:從糸。白色綢絹,非高人所能衣,《詩經·鄭風·出其東門》:“縞衣綦巾,聊樂我貟。” 鎬:從金。京都名,西周武王都邑,在今西安市灃東新區。 稿(藁):從禾。稻麥的杆子,文章的初粗之墊。 搞:從手。從高處著手,如搞科研,搞試驗,搞通思想等。 暠:(ㄍㄠ,ㄏㄠ)從日。日光高曜。 謞:(ㄏㄜ)從言。言之高尖,烈若箭聲,《莊子·齊物論》:“激者、謞者、叱者、吸者。” 敲:從攴。一般指從高處向下擊扣。 犒:(ㄎㄠ)從牛。高頭以食物對屬下的慰勞,習稱犒勞。 《說文》:“高,崇也。象臺觀高之形。從冂、口。與倉、舍同意”。許慎又釋錯了: (1)甲骨文的“高”是武丁時期的契刻,其形初現肯定要早於這個時期。那個時候人類剛從地穴半地穴的復居中爬到地平線上,别說沒有臺觀之類的高大建筑物,就在武丁以後二三百年的早周,周原的所謂宮殿也還是泥坯茅茨,其遺址1977年被發掘。 (2)析形也有錯誤,明顯的“且冋”組字,怎麼又來個“從冂、口”? (3)“與倉、舍同意”更是牽強附會之說。 現在釋“喬”。 同樣在釋“喬”前得把“夭”的問題說清楚。 夭,甲骨文、金文作“”,是一個人甩開雙臂,大步流星地前行。“夭”是人跑步的造字。 小篆的“”形象訛變,快跑的樣子減弱,但大步跨越依然可見。楷書隸作“夭”。 夭的本意是人的快跑,引伸有以下意義: (1)由於快跑,引伸出旺盛,《尚書·禹貢》:“厥草惟夭,厥木惟喬。” (2)由於快跑,引伸出和舒,《論語·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3)由於快跑,引伸出摧折,《詩經·小雅·正月》:“民今之無祿,天夭是椓。” (4)由於快跑,引伸出幼小之物,《國語·魯》上:“且夫山不槎蘖,澤不伐夭”,這裏的“夭”作幼小解。 (5)由於快跑,從空間上早赴終點;從時間上未盡天年,故謂夭折(ㄕㄜ)。 “夭”還以上述意蘊異構了如下漢字: 宎:(|ㄠ)從宀。屋室東南隅稱宎,東南為巽是幼小的發生之地。 䪞(ㄗㄚ)從韭。早刈之菜。 幸:(小篆作“”)從倒矢。快步、偏頭,使箭矢落地,故為幸運之“幸”。 走:(金文作“”)從止(人腳)。古代“跑”未出前,“走”是跑的表意。據載日本、韓國文字的“走”仍然是“跑”的表意。 奔:(金文作“”)從三止。快跑時視覺上似有多隻腳的晃動。 沃:從水。水對幼苗的澆灌,故有旺盛意,《詩經·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葉有沃。” 㕭:(|ㄠ)從口。激情旺盛時的發聲,“㕭!——㕭!”《玉篇》:釋“婬聲”。 妖:從女。女性的舒和旺盛期,艷麗、嫵媚,冶容,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閑,採桑歧路間。” 笑:從竹。以竹風吹屈腰發出的聲響,喻人之笑聲,蘇軾有“竹亦得風,天然而笑”句(《石室先生畫竹讚》)。 當然,“喬”也從夭。 甲骨文的“喬”(),是個會意字,是給“高”的上端畫一個直上又彎下的曲線。唐漢先生釋這是男性撒尿,說明“且”是屬於男性,這一點是對的,可是它似乎不像男性撒尿❶。直上又彎下的曲線,是一個示意符號,它示意人在高處仍然向上,但向上也不是無止境的,即使“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也得向下走,這個曲線是有哲理上的意義的。 喬,殷墟卜辭用作地名,“郊,燎于喬,雨。” 金文的“喬”(),高上一“止”。 “止”,古代一直是用作人腳的標意,這是對甲骨文“喬”示意的進一步具體化,標意為人的登高。 小篆的“喬”(),是夭和高的合體,楷書因之。 “夭”前頭已經說了,它不僅是人,還大步流星地向更高處進發。 喬的本意是登高,是動態的,與高的“高”,在意境上有所區別,它的“高”沒有遠而大,尊而崇的意思,反而曲折,大步流星或坐著火箭,且難免蜚言。故引伸有如下意義: (1)動態的高,《尚書·禹貢》:“厥草惟夭,厥木為喬。” (2)草木的高,《尚書·大傳·梓材》:商子曰“見喬實高高然而上。” (3)升上高處,《詩經·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4)巧裝做作,《紅樓夢》第八十回:“寶蟾又喬裝躲闪。” (5)狡詐刁猾,元·高明《琵琶記·激怒當朝》:“喬才堪笑,故阻佯推不肯從。” 喬還以其本意與引伸之意異構了如下漢字: 僑:從人。喬的擬人,寄居異地的高人。最早是東晉、南北朝時,稱流亡江南的北方人為僑人,現代僑人的概念是將遷居國外者稱華僑。 嬌:從女。對孩童或少年寄有高望之稱;體態妝飾得挺直、高挑、柔嫩、可愛稱嬌。 蕎:從草。草名,即中藥大戟又名大馬仙,以其戟人咽喉而得名;蕎麥,秋高季節收穫的穀物。 嶠:從山。尖峭的高山。 橋:從木。高處所置的橫木。 轎:從車。古稱肩輿,初為高人山行的“車”,《漢書·嚴助傳》:“輿轎而逾嶺。” 矯:從矢。以箭矢的正直把“喬”的屈曲正過來,如矯往過正,《韓非子·孤憤》:“不勁直,不能矯姦。” 蹻:從足。足的抬高、上蹺。 驕(憍):從馬(心)。馬為天,心志自高。 䚩:從角。翹起的角,刀劍等鞘飾的凸出部分稱角䚩。 撟:從手。手對“喬”的抬舉,故為剛強、剛直,《荀子·臣道》:“忠信而不諛,諫爭而不諂,撟然剛折端志而無傾側之心。” 《說文》釋“喬,高而曲也”相當概括。 中華文化之根是扎在漢字的沃土之中,欣赏、闡釋、運用漢字是智慧的揮揚,是智者天賦的靈動。中華文字是中華文化的儲蓄,一個民族是否“貧血”,高翹的“雞的屁”(GDP)是說明不了問題的,它要用民族的文化儲備去回答。 喬、高二字,是否可以概括為: “會當凌絕頂”,攀而巔,升而高,動態的高。 “高處不勝寒”,遠而大,尊而崇,靜態的高。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