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 甲骨文合集6653正,殷 甲午卜, , 貞王奏𢆶玉咸, 弗左。
甲骨文合集12880,殷 [貞]𢆶[雨]。
甲骨文合集36166,殷 丙申卜, 貞文武丁其牢。 𢆶用。
何尊,殷周金文集成6014,西周早期 玟(文)王受𢆶(兹)□□。
太保簋,殷周金文集成4140,西周早期 王大(太)保易(賜)休余土, 用𢆶(兹)彝對令。
陳𫎒簋蓋, 殷周金文集成4190,戰國早期 𢍰(擇)吉金乍(作)𢆶(兹)寶䬦(簋)。
中山王鼎, 殷周金文集成2840,戰國晚期 於(嗚)虖(呼)攸𪪋(哉)。 按: 加注“才”聲。
古璽彙編3353,戰國 (兹)䋡。
鑒印山房藏古璽印菁華220.附録4,戰國 (兹)均。
郭店楚墓竹簡·成之聞之39,戰國 型(刑)兹亡(赦)。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1,戰國 好(美)女(如)好兹(緇)衣。
睡虎地秦墓竹簡·爲吏之道46,戰國至秦 君鬼臣忠,父兹(慈)子孝,政之本殹(也)。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西漢 民多利器,而邦家兹(滋)昏。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樹德者莫如兹(滋)。
西嶽華山廟碑陽,東漢 閔其若兹。
朐忍令景君碑,東漢 君帝高陽之苗裔,封兹楚熊,氏以國别。
沛相楊統碑陽,東漢 謨兹典猶,道以經國。
馮邕妻元氏墓誌,北魏 去兹昭路,逝軫幽途,鏡塵象箧,香滅金鑪。
王世琛墓誌,隋 㤙斯之重, 極終天, 因兹澘涙,奄然而没。
劉智墓誌,唐 勒兹幽石。 《説文》: “玆,黑也。从二玄。《春秋傳》曰: ‘何故使吾水玆?’” 甲骨文、 金文均象兩絲束之形, 實爲以“𢆶”爲“玆”, 或以爲因其所含牽繫之義而虚化爲近指之稱。 戰國文字或於“𢆶”上部添加筆畫, 以别於“𢆶”, 爲《説文》 “从二玄”之析形所本。
兹★常◎常表意,甲骨文、金文、小篆1象两束丝之形,隶定为“ ”。丝表示细微,故本义读yōu,微细、微小,引申为微妙、隐晦不明等;又读zī,假借为现在,后作“兹”。小篆2表意,从二玄,玄指黑红色,二玄表示黑的程度深,故本义读xuán,黑、浊;又读zī,假借为现在,与“兹”同。小篆3形声,从艸,絲省声,隶定为“兹”。本义读zī,草木茂盛,假借为现在、代词(相当于“这”“这个”)、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更加”)、姓等;又读cí,用于“龟(qiū)兹”,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库车一带。 【辨析】 ❶以“兹”(zī)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i,但声母不同。zī:滋、孳、嵫∣cí:慈、磁、鹚、糍。 ❷在台湾,“兹”的上部是草字头,4画,不是3画。 兹zī(甲) (篆) 甲骨文为象形字,像悬挂着的两束丝。小篆加了悬挂的支点。“兹”与“此”音相近,借作指示代词,同“此”。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zī 滋(滋补) 孳(孳生) 嵫(崦嵫,山名,在甘肃) cí 慈(慈善) 磁(磁场) 糍(江米做成的食品) 鹚(鸬鹚,即鱼鹰) *兹cí9画 八部 见“龟(qiū)”(335页)。 另见zī(534页)。
*兹zī9画 八部 〈书〉 (1) 现在: 自~以后|~介绍王先生到贵处公干。 (2) 这;这个: 念~在~|登~楼以四望。 (3) 年: 今~|来~。 另见cí(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