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 ) 甲骨文合集20075,殷 鼓 , 甾朕事。 按: 从殳从壴。
 甲骨文合集891正,殷 鼓以 。
 甲骨文合集23603,殷 □□卜, 即, [貞]…… 鼓……
 甲骨文合集30388,殷 ……叀五鼓……上帝若王[受]又又。
 鼓觶,殷周金文集成6044,殷 鼓。 按: 从攴从壴。
 鼓 盤, 殷周金文集成10031, 殷
(鼓) (寢)。
 鼓 作父辛觶,殷周金文集成6500,西周早期 鼓 乍(作)父辛 (寶) (尊)彝。 按: 从支从壴。
 𤼈鐘,殷周金文集成259, 西周中期 萬年日鼓。
 師𠭰簋, 殷周金文集成4325, 西周晚期 令女(汝) (司)乃且(祖)舊官小輔鼓 (鐘)。
 沇兒鐘,殷周金文集成203,春秋晚期 子孫永保鼓之。
 郘 鐘, 殷周金文集成226, 春秋晚期 大鐘既縣, 玉 鼉鼓, 余不敢爲喬(驕)。
 王孫誥編鐘(四),近出殷周金文集録63,春秋晚期 永保鼓之。 按: 从攴从壴。

編鐘(一), 近出殷周金文集録51,春秋晚期 千歲鼓之。 按: 从支从壴。
 曾侯乙鐘(中三3),殷周金文集成323,戰國早期 爲剌音鼓。 按: 从又从壴。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用曰8,戰國 鼓惠蓄,𢛸(定)保之亟。 非稷之 (種), 而可𨠅 (㱃)飤(食), (積)浧(盈)天之下,而莫之能得。 按: “壴” 上部演變爲“木” 。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君人者何必安哉(乙本)3,戰國 君王又(有)楚,不聖(聽)鼓鐘之聖(聲)。 按: 从支从壴。
 嶽麓書院藏秦簡·占夢書36,戰國至秦 夢伐鼓聲必長,衆有司必知邦端。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聽其鐘鼓。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西漢 猶孔子之聞清者之鼓而得夏之盧也。
 武威漢代醫簡·第二類簡54,東漢 以鼓(豉)汁飲之。
 張景造土牛碑,東漢 八月十九日丙戌,宛令右丞慴告追鼓賊曹掾石梁寫移。
 元湛妃王令媛墓誌,東魏 鼓琴之志詎申,擊缶之期奄及。
 竇泰墓誌,北齊 囹圄虚置,桴鼓無聲。
 侯肇墓誌,隋 鼓琴之志詎申,擊缶之期奄至。
 張休光墓誌,唐 宏才脱略,鐘鼓不能啓其齒,脂膏不得潤其容,汪汪萬頃,不見涯涘。
 李偘偘墓誌,唐 横矛海外,千里無闘戰之役; 仗劒河源,三軍息鼓鞞之進。 《説文》: “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从壴,支象其手擊之也。《周禮》六鼓: 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臯鼓、晉鼓皆兩面。 凡鼓之屬皆从鼓。 , 籀文鼓从古聲。 ” “鼓”同 “鼓” (《説文》别爲二字,古文字則無别)。“壴”乃 “鼓”之初文,甲骨文作 、 、 、 等, 早期金文作 , 皆象鼓之形, 上部爲裝飾物, 下部爲底座。 金文或从 , 或从攴。 春秋金文 “壴”下或增 “口”作 “喜”形, 乃从壴之繁化。“鼓”字楷化从皮,著眼於鼓之構造質料,即 《宋本玉篇》所謂 “瓦爲椌,革爲面” 。
鼓★常◎常
ɡǔ表意,甲骨文、金文从攴从壴(zhù),壴即鼓,象手执鼓槌击鼓之形,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鼓”。本义表示击鼓,引申为一种打击乐器、形状或作用等像鼓一样的东西、敲打发音、激发、凸起等。
鼓 (gǔ)《説文》讀若屬,《玉篇》之録切,又公户切。擊鼓也。从攴,从壴,壴亦聲。 鼓皷gǔ(13画)
  【提示】左上是士,上横长、下横短,不要错写成上横短、下横长的土。左下末笔是提。 *鼓〔皷〕gǔ13画 鼓部 (1) 打击乐器,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 板~|堂~|敲锣打~|~敲得咚咚响。 (2) 性状像鼓的: ~膜|石~|蛙~(群蛙如擂鼓般的叫声)。 (3) 弹奏;敲击: ~琴|~瑟|~掌。 (4) 凸起;涨大: ~胀|~着嘴不说话。 (5) 用风箱等扇: ~风|~铸。 (6) 发动;激起: ~动|~励|~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