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 ) 作册夨令簋,殷周金文集成4301,西周早期 父兄(貺)于戍, 戍冀, (司)气(訖), 令敢 (揚)皇王 。

□冀作父癸簋, 殷周金文集成3686,西周早期
廷冀乍(作)父癸寶 (尊)彝。
 漢印文字徵 冀州刺史。
 漢印文字徵 冀丹支。
 漢印文字徵 冀王孫。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妖賊張角,起兵幽冀,兗豫荆楊,同時並動。
 朐忍令景君碑,東漢 冀勉來嗣,示後昆兮。
 淳于長夏承碑,東漢 爲主簿、督郵、五官掾、功曹、上計掾、守令、冀州從事。
 韓顯宗墓誌,北魏 大魏使持節散騎常侍、安東將軍、齊冀二州刺史、燕郡康公之仲子。
 元均及妻杜氏墓誌,東魏 詔贈使持節都督冀滄幽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諡曰孝武,禮也。 《説文》: “冀,北方州也。从北異聲。” 初文象一怪頭之上長有雙角的人形,爲獨體字。本義不明。後來雙角漸訛爲“北”形,怪頭人形訛爲“異”形,成爲合體字。隸變將“北”形簡化爲兩點。楷書仍以从北从異結體。《説文》解形是就訛體爲説。
冀★常◎常
jì初为表意,甲骨文、金文1象双手持物戴于头上之形,与“異”形近,本义未详。(一说象一人戴物而舞,有所祈求之形。)金文2、小篆的上部变形为北,形声,从北,異声,本义为冀州,古代地名,九州之一,在北方,引申为姓。因古冀州大致在今河北附近,故又引申为河北的别称。假借为希望、期望。 【辨析】 以“冀”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jì:骥。 *冀kiər[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北方州也。从北,異聲。(八篇上) 戴面具扮北方之神像。 *冀jì16画 匕部 (1) 〈书〉希望;希图: ~图|~求|希~|~其成功。 (2) 古代九州之一。 (3) 河北省的别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