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齋( ) 蔡侯尊,殷周金文集成6010,春秋晚期 齋(齊)謢整 (肅)。 按: 讀爲“齊彠”(意爲端莊有度)之“齊”。
 十七年邢令戈,殷周金文集成11366,戰國早期
(冶)厜𢽞(執)齋(劑)。 按: 讀爲“調劑”(意爲調配銅錫比例)之 “劑”。
 元年春平侯矛,殷周金文集成11556,戰國晚期
(冶)(韓)開𢽞(執)齋(劑)。
 十七年春平侯矛,殷周金文集成11558,戰國晚期 冶□𡙕(執)齋(劑)。
 六年安平守鈹,殷周金文集成11671,戰國
(冶)余𢽞(執)齋(劑)。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武王踐阼12,戰國 君齋𨟻(將)道之, 君不祈(齋),則弗道。
 新蔡葛陵楚墓·甲三134、108,戰國 庚午多=(之夕)内齋。
 居延新簡EPF22.155,西漢 八月廿四日丁卯齋。
 肥致碑,東漢 君師魏郡張吴齋晏子,海上黄淵赤松子與爲友生,號曰真人。
 桐柏淮源廟碑,東漢 郡守奉祀,齋潔沈祭。
 元恪嬪李氏墓誌,北魏 殿中將軍領齋師主馬左右續寶之女也。
 郭世昌墓誌,隋 八戒不虧,六齋無闕。 《説文》:“齋, 戒, 潔也。从示, 齊省聲。 , 籀文齋从 省。 音禱。” 《説文》謂“齋”爲省聲字,然而目前可以寓目的時代最早的“齋”字卻“齊”聲不省,漢碑亦有相同的左“示”右“齊”而“齊”旁完整者。即便是上“齊”下“示”的主流結構,先秦文字的“齋”字“齊”旁亦不省形。所謂“齊省”,只不過是據小篆立説而已。 《説文》 “戒”之訓釋,當連篆文而讀作“齋戒”,“齋戒,潔也”,意爲“齋戒,是(祭祀之前)整潔身心(的行爲)”。但值得注意的是,春秋戰國之金文“齋”或讀“齊”或讀“劑”,而先秦以降,“齋戒”之義才爲“齋”所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