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 榮作周公簋,殷周金文集成4241,西周早期 王令 (榮)眔内史曰: “ (割)井(邢)𥎦(侯)服。 易(賜)臣三品。 ”
 師 父鼎, 殷周金文集成2813,西周中期 王乎(呼)内史 (駒)册命師 父。
 師旂鼎,殷周金文集成2809,西周中期
(其)又内(納)于師旂。
 散氏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6,西周晚期 弄(封)于芻 , 内(入)陟芻, 登于厂湶。
 芮公鬲,殷周金文集成711,西周晚期 内(芮)公乍(作) (鑄)京氏婦弔(叔)姬朕(媵)鬲。
 内公鼎,殷周金文集成2387,春秋早期 内(芮)公乍(作)□從鼎。
 柴内右戈,文物1994年02期,戰國晚期 柴内右。 按: “入”字加短横爲飾。
 子禾子釜,殷周金文集成10374,戰國 禾子□□内者御㕲□□命 (陳) 。 按: “冂”字與 “宀”同形,“入”中豎筆加短横爲飾。
 包山楚簡·文書7,戰國
(臧)王之墨, (以)内(入)丌(其)臣之 (溺)典。 按: “入”上加横筆爲飾。整字似“矢”。
 郭店楚墓竹簡·五行4,戰國 聖型(形)於内胃(謂)之惪(德)之行,不型(形)於内胃(謂)之惪(德)之行。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一23,戰國 或生於内,或生於外。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一60,戰國 内(納)䞈(貨)也, 豊(禮) 兼。
 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甲篇,戰國 □月内(肭),吉=(吉,吉)□○又(有)電 。 按: 構件“入”訛變與“大”同。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孔子詩論12,戰國 反内(納)於豊(禮),不亦能攺(改)虖(乎)?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䊷衣20,戰國 出内(入)自尔帀(師) , 庶言同。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中弓18,戰國 昔三弋(代)之明王, 又(有)四𣳠(海)之内,猷(猶)來……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競建内之1背,戰國 競建内之。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17背,戰國至秦 内居正東,吉。
 秦文字集證·圖版145 茝陽少内。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若道河内。
 馬王堆漢墓帛書·天文雜占,西漢 又(有)内兵。
 漢印文字徵 内成。
 雁門太守鮮于璜碑陽,東漢 令德高譽,遺愛日新,内和九親,外睦遠鄰。
 王禎墓誌,北魏 曾祖定國,聖朝庫部給事中河内太守博平男。
 隴東王感孝頌,北齊 前漢逸士,河内貞人。分財雙季,獨養壹親。
 陳花樹墓誌,隋 内宫設軄,位膺司寶。 《説文》: “内,入也。从口,自外而入也。” 西周金文與戰國古文中的“内”字構形,从冂从入,不从口。《説文》 :“冂,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冂。象遠界也。凡冂之屬皆从冂。”戰國文字中“内”的寫法有在“入”上加横筆爲飾,整字似“矢”,以此突出“内” 自外進入之意。 《包山楚簡·文書》簡7: “ (臧)王之墨, (以)内(入)丌(其)臣之 (溺)典。” “内”用作“入”。
内★常◎常
表意,甲骨文、金文1从宀从入,宀象房屋(一说与“入”是一字分化),金文2、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内”。本义读nèi,自外而入内,引申为在一定范围里面、心里、内脏或体内、内室、皇宫、妻子或妻子一方的亲属等;又读nà,引申为使入内、交纳,后作“纳(納)”。 【辨析】 以“内”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nè:讷∣nà:纳、钠、呐、肭、衲∣ruì:枘、芮、蚋。 内nèi,nà (甲) 会意字,甲骨文由冂、入构成。冂,表示某种范围,或洞穴、门框;入,进入。入,写作“人”亦可。作意符生成的字有“纳”,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ruì 芮(姓氏) 枘(用以插入另一部分的榫眼) 蚋(一种吸血的昆虫) 汭(《说文》:“汭,水相入也。”两水相会之处) nà 纳(吐故纳新) 呐(呐喊) 钠(金属元素) 衲(百衲衣) 肭(腽肭) lòu 陋(简陋) 相关链接 陋,由 阝、匚、内构成,“内”可表音,“内”读lǒu的古音尚保留在某些方言中,如赣西萍乡一带“内”读lǒu。本只有右边。徐铉说:“从内,会意。”其实,“内”亦声。“陋”,本义为狭窄。《说文》:“陋,阨狭也。”孔子说颜回“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陋巷”,狭小的巷子。
142.趣談“内”字内,圍牆内的人家。表示納入。“内”“納”相通。
内nèi(4画)
  【提示】中间是人不是入; 人位于半包围结构内,末笔捺改点。 *内nèi4画 丨部 (1) 里头;里头的(与“外”相对): ~部|~地|~讧|关~。 (2) 妻子或妻子的亲属: ~人|~弟|惧~。 (3) 内脏;内心: ~疚|五~俱焚。 (4) 〈书〉指皇宫: 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