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龙凤 (风) 流淌着的华胥之河
释义

龙凤 (风) 流淌着的华胥之河

越是见不到的东西,就越能唤起和引搏想象的翅膀,使之理想化。越是理想化的东西就越想得到它,因此,在华夏沃土上便演绎出许许多多争龙宠凤的故事来。
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识是诱人的,时至今日人们即使见不到伏龙凤雏,但一见到龙凤二字,据说即可产生一种愉悦之情和优越之感,究竟龙凤能给人们带来多少福祉,却是一点儿也不在乎的。


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于变化,能兴云布雨益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凤,古代传说中的瑞鸟,是鸟类的总领,《大戴礼·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龙凤在图腾文化中是中华民族心目中的祥瑞之物,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给予其偶像的崇拜是任何动物崇拜都难于比拟的。


其实,被人们一再完美、神化了的龙和凤都是子虚乌有。那么,中国人为什么要自以为是龙的传人?为什么热衷于龙凤呈祥?为什么男以龙自尊,女以凤自荣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远古时代生殖崇拜时期聚居在当今陕甘交界地域的两个部族群落说起。这两个族落,一个是华族,一个是胥族,华族以种植莱麦为主在这一带繁衍生息; 胥族以牧羊、狩猎为主维持生计。由于这两个部族长期通婚,遂合而为一称华胥族,后来华胥族又蕃衍出两个族落,一个是伏羲族,一个是女娲族,《汉书·人表考》 卷二引 《春秋世谱》 中说 “华胥生男子为伏羲,生女子为女娲”。华胥族的祖先雷公姓风,传说是龙身、人首、鸟喙,是兴风、打雷、布雨的雷神。所谓龙身是取象于打雷放电时的形状,所谓鸟喙是取象于能知晴雨的一种人称布谷的鸟形。因为电闪雷鸣、风兴雨布,滋润万物能给他们提供和改善生存条件。在古人的观念里,风是雷电雨露的先导,故为风姓。由于华胥族姓风,他的后裔伏羲、女娲族自然也姓风。“风”是华胥族的老家底,从此便演绎出龙、凤这两个华夏民族着意浓墨重抹的字来。


龙凤是华夏民族的崇拜物。1949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山的战国楚墓人物龙凤帛画,是迄今所见到的中国最早的人物鸟兽画。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可以这样说,从来的汉字解释家,从来就没有把龙凤二字说解到位过。
甲骨文、金文的“龙”和“凤”头上,均有同样形状的头冠,许多人说这是龙角凤冠,实乃望文生“异”。“”为八卦之一巽卦符号“☴”的变体,是将八卦易经体阴性符号“——”变作连山体“∨”呈二阳一阴交合之状。“三”八卦称巽卦,为风,卦象为太阳之气下注,阴气上升,阴阳二气交复而生风布雨。作为华胥族的后裔伏羲女娲、神农轩辕、夏禹商纣等都将祖先风姓的这一徽号传承了下来。后来,在“风”的吹拂之下,雷电的形声就是龙身的启兆,斑鸠之喙即为凤体的雏壳。
甲骨文的“龙”,头上戴着自己族徽的徽号 ,有头、有身、有尾。汲水的“龙”居高临下,面垂湖海,张着腾云致虹,呼风吐雾,行云布雨的大咀,为想象中的象形字。殷墟卜辞用作星名,龙星即岁星,就是太阳系七大行星之一的木星,木为青龙。龙星出现,举行祭告,以备农耕,“告龙于父丁一牛”,是说祖庚或祖甲用一头牛作为牺牲,在生父武丁神祗祭坛举行祭告龙星的祭祀活动。龙是水的主宰,殷卜用作求雨,“……龙……田,有雨”。也用于人名、方国名,同时也借作“宠”、“聋”、“泷”等意。“龙囿”则是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金文的“龙”,头上的风姓符号虽然略有改变,是属于铸造技巧上的问题,其含意未变,大张的龙嘴里又多了两根牙齿,也多了一些威严。仍为象形字。小篆和楷书的“龙”,风姓符号讹变为“辛”省形状,原本为牙齿的形状被讹作为“月”,通身上下向方块字形的笔画发展,象形韵味基本消失。但符号化却增强了,右上从“卜”取搏击之意; 右中从“己”(巳)取其蛇的原形; 尾部是“=”与“八”的重叠,标意为“风”,或为“≡”,“≡”为乾,为天,为父,为君。简化后的“龙”,虽“一棒打弯了狗腿”,但龙体尚安,还是方方正正的,其威风似乎犹在。
“龙” 是既具日月之明,又有雷霆之威; 既有滋养万物拯救下民的品行,又有除灾免祸,生杀予夺之权的象征之物。因此,历代帝王都无一例外地以龙自诩,以龙自居。于是就出现了龙位龙椅、龙子龙孙、龙颜龙髯、龙蟠龙种,就连杜甫也有“高帝子孙尽龙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的诗句。中国人对于龙文化的传承是无处不有的,金文龙字的顶部是平形,皇帝老儿早朝的帽子也要仿照此形制作,风摆珠翠,好不威风。就连深渊也被称为 “龙潭”。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周至作县尉时有诗: “楼观水潺潺,龙潭花漠漠”,说的就是原仙游寺附近的一处无底水窟。
龙,是华夏民族长期塑造的一个神威与神奇的形象,是原始社会发展中多个部落图腾的整合体,具有华夏文化的全息象征和民族精神的体现:“牛头,象征勤苦、忍从、拼斗,代表着农耕文化; 猪嘴,象征食欲,代表口食文化;蛇身,象征性欲,代表着性文化;鱼鳞,象征多子欲望,代表生殖文化; 龟颈,象征长寿欲望,代表养生文化;马鬣,象征功业欲望,代表着英雄崇拜; 鸟爪,象征权力欲望,代表着‘官本位’文化; 羊须,象征心性善良; 鹿角,象征君子风范;狗形,象征忠实品格”(据刘毓庆《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序15页)。从龙组构的汉字估计不少,如茏、咙、泷、珑、陇、垅、栊、胧、砻、聋、笼、垄、拢、庞、宠、龚等都具有“大”与模糊不清状,可见龙的神奇与遥远。


殷卜中的“凤止”即为 “风止”


甲骨文一款的“凤”,上部祖先风姓符号十分显著,下边为一只鸟,这只鸟或许出自布谷鸟的原形,或为华胥的象征,为象形字。二款上部的风姓符号仍未改变,却着意为鸟尾增加了斑眼之形的妆饰,这时的鸟已被打扮成羽冠长尾的孔雀并增加 “凡” 的声符,其字已向形声转化。三款的 “凤” 虽然“鸟”的形象已基本消失,而不仅增加了羽毛,祖先风姓符号依然高高在上。“凤”,殷卜用作瑞鸟名,“乎鸣网雉,获凤,丙辰获五”是说听到鸟的鸣叫声还以为是野鸡,而丙辰这个时辰却网获了五只凤。凤,也用作空气流动的风,“今日不凤”是说今日不刮风。金文的“凤”,是甲骨文二款字形的异构,但其风姓标志尚存。金文以前,风、凤不分,由一形标意,不过用于“风” 意时以合体“大风”、“小风”来标意。而最先是以风得凤,还是以凤有风,孰先孰后、孰轻孰重且无从知晓,也无须穷究。到了小篆才一分为二,从鸟凡声者为 “凤”; 从虫凡声者为“风”,因为在古人的概念里鸟为羽虫,虽然从形到意都有了新的分工,但形音意却依然相近,这也是祖先风姓的标记在字形递嬗中留下的孑遗。《说文》:“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麟前鹿后,蛇颈鱼尾,龙文龟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于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从鸟凡声”。凤是个吉祥的物种,相传黄帝时代凤在东郊飞翔而乐,黄帝问大臣天老和力牧这是怎么一回事? 天老答道: “臣听说国家安定,君主好文,则凤凰来居”。于是还演绎了一出 “黄帝引凤”的故事呢。据传周朝将兴之时,有凤在周之上空盘旋翱翔,所以 《国语》 记载说: “周之兴也,(凤凰) 鸣于岐山”, 《竹书纪年》 更明确记载: “商王文丁十二年,有凤集于岐山”,《诗经·大雅·卷阿》 也有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如今的凤翔县、岐山的凤鸣镇、周公庙的凤凰山等地名的来历都与当年凤凰的那一声鸣叫有关,不仅如此这一声鸣叫,还唤起了秦王朝的从此发迹。简化后的“凤”字,成了 “多次出国——又到几内亚”,其原本的文化蕴质和象形韵味荡然无存,而“风”却成了“里外都是未知数”。


选自王大有 《三皇五帝时代》42页


龙、凤其字的造出,是父系氏族社会和家庭出现以后的事。是古人在利用龙凤这两个臆造出来的一动一静,一刚一柔,一威一慈的形象,来和谐平衡社会,同时也和谐与平衡自己的心态,源于伏羲、女娲两个族落的图腾崇拜。龙凤的象征,是生殖崇拜的理性思维即祖先崇拜的产物。其实龙与凤别说现代全球生态系统遭遇破坏,某些动物已经灭绝的情况下没有见过,就连大谈龙凤的古人也不可能见过。说陶唐氏帝尧的母亲庄都有赤龙之祥,孕十四月而生,那是骗人的话,它可以作为母系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注释。越是见不到的东西,就越能唤起和引搏想象的翅膀,使之理想化。越是理想化的东西就越想得到它,因此便演绎出许许多多争龙宠凤的故事来。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识是诱人的,时至今日,人们即使见不到伏龙凤雏,一见到龙凤二字,据说即可产生一种愉悦之情和优越之感,究竟龙凤能给人们带来多少福祉,却是一点儿也不会在乎的。在这里值得一提的倒是华胥族风姓品质的血缘基因给中国人性格上的遗传至今还是有一点的。
风,金文以前与凤一字。风是指空气的流动状态,是世间一切生命须臾不能离开的基本条件,因此,古人给予风以生殖的蕴意。风在八卦中为巽,巽卦的卦象是上边两个阳爻,下边一个阴爻,在卦位上为长女,风的品性是谦逊、和顺、柔弱、顺势和无孔不入。
《易·巽》: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这段话是说巽卦之所以说有小亨,是因为一个阴爻必须顺从两个阳爻才能通往,如果阴爻能服从上边的阳爻也即伟大人物就无有不顺利的事。
“象曰: 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是说风一阵一阵地相继不断,因此是随风,君子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像风一样不停息的反复申明推行自己命令中的事项这是至关重要的。原来在华夏国土之上这一阵一阵地刮 “风” 还是能够找到根据的。
风,是个文化符号,风华夏民族的祖姓,风的品性是华夏民族自强不息的遗传基因。风,有号令天下的功能。传说黄帝求贤若渴晚上做梦见大风把天下的尘垢统统吹掉了,使世界变得清洁如洗。梦醒后暗自思忖: 风为号令,吹刮天下,它应成为帮他治理国家的执政者; “垢”字去土,还有“后”在。后来在海角找到了一个叫风后的人,黄帝举他为相,国家被治理得井井有条。黄帝对“风”情有独钟不是没有来历的。2005年是太史公诞辰两千一百五十年,他的家乡陕西韩城市举办大型纪念活动,名曰“风追司马”。风追司马,情萦华夏。
“风”是夏文化的一张名片,是志士骚客的咏叹调,许浑有“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楼》) 的佳句; 刘邦有“大风起兮云飞扬”(《大风歌》)的感慨。当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风”也是人们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的一个层面,不同的时代反映着不同的内容,而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就是中国人长期以来和谐相处的物化了的“风”。风是流动着的空气,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于是,风也是两性结合,生殖繁衍的媒介,所谓“牝牡相诱谓之风”。因此便有风气、风化、风流、风俗、风光、风云、风月、风尘、风情、风骚、风韵以及作风、争风、放风等双音组词的出现。
“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从远古时代风雨雷电这一造化自然的现象,到风兖姑娘与雷泽酋长的 莱草风韵; 从龙腾雷鸣,到凤(风)翔四海,无不演绎华胥之裔生生不息、奋斗不止这一刚柔相济,能屈善伸的顽强精神。这就是龙与凤留给华夏民族的美丽故事,这就是被“风”化了流淌着的华胥之河!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5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