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龜(龟)壽(寿) 时间似乎在这里凝滞
释义

龜(龟)壽(寿) 时间似乎在这里凝滞


(甲)


龟,确实是走红了多个朝代,可是到了元朝,灵龟开始走上乌龟运。“龟” 成了一句詈语,元代陶宗仪《废家子孙诗》就含詈意:“宅眷皆为撑目兔,舍人总作缩头龟”。尤其是近代解剖学上将男性一敏感器官称为 “龟头”,龟先生的名声一下子秋风扫地,其名誉也立马跌入低谷,竟然成了 “龟儿子”、“龟孙子”、“绿帽子”,大有永世不得翻身之势。世间的事情说来也怪,同样是男性性器的 “龟头”,三千多年之前是 “祖”,至今被后人奉若神明,而三千多年之后是“孙”,却被爷们踩在脚下,这千古奇冤还有处诉说吗?不过也别着急,朋友还记得有句“仁者爱人,仁者寿”的话吗?它道出了“寿”的辩证法。你想领略长寿的秘诀、使时间在你这里凝滞吗?劝做龟孙子。
龟与寿,在古代是同一意念,都具长久的意蕴,似乎时间在它这里凝滞。
“龟” 和 “寿” 颇具吸引力; “龟” 和 “寿”,也是颇受欢迎的字。这表明人类对自身生命的珍爱,也表明人们对自己生命的怜惜。
龟,爬行动物,据科学考证,在两亿五千年以前的地球上,它同恐龙称霸着世界,后因地壳变化和几经冰川期的降临,恐龙灭绝了,而龟却奇迹般的活到了今天。
龟在常温下每分钟心脏跳动20—30次,在14度以下仅有两次的搏动,在寒冷的冬季里,处于休眠期,几乎停止了一切的生命活动。
龟,临危而不惧,藏六而不出; 性情温和,行为善良; 水陆两栖,意志顽强; 忍饥耐渴,不齿张扬; 龟缩自守,和睦邻旁; 风雨不避,雷电无恙; 宠辱不惊,来日方长。在古代,龟是人们意念中的偶像而产生崇拜,以至成为原始族落的图腾和原始宗教信仰的圣物。
在博大的中华文化海洋里,龟为四灵之一,《礼记·礼运》: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周礼》: “麟体信厚,凤知治乱,龟兆吉凶,龙能变化。” 麟、凤、龟、龙是中华文化象征祥瑞、和谐、长寿、高贵的神灵。
“龟献八卦” 的故事,讲述的就是伏羲根据龟壳背甲的纹理,即中间五块、周围八块、外围二十四块的花纹,经过运筹推算而画成八卦的故事。
“龟” 与 “寿” 这两个字,不仅古老,而且还有先天的联系,这或许与传说中仓颉造字有关。相传黄帝史官仓颉“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唐张怀瑾《书断》)。故 “寿” 从 “龟” 而出,即 “寿”字出自龟身上。


“龟”,从甲骨文一直到楷书,都是象形字。甲骨文的 “龟”,是龟的侧面全身图,突出的头部和两只眼睛,惟妙惟肖,坚硬的龟壳及其纹理与慢步行走的爪子都清楚可见,如果来个九十度倒时针旋转,活像与兔赛跑时的那一副神气。龟,殷墟卜辞用作动物名,“有来自南氏 (致)龟。” 是说南方国进贡来了龟甲。也用作动词如 “唯龟令(命) …” 说的是龟卜的结果。
金文的 “龟”,是龟的正面全身图,展示似的四条“腿脚” 系于圆圆的龟壳四周,一切都显得毫不含糊和有头有尾。
小篆的 “龟”,在象形造意的基础之上,增加形符“它” (即蛇),这是由于古人的错觉所造成。古人以为龟无雄性,它的繁衍是与蛇交媾的结果。小篆形体的“龟”,头显得特大,龟壳虽有纹理但又小得不成比例,龟爪和龟尾都清晰再现。楷书的 “龟”,是小篆形体的隶变。
简化后的 “龟” 简捷明快,“弯弯尾巴锥子头,身穿袈裟缓步行”,仍不失它那当年与兔子赛跑时的风度。
《说文》:“龟,旧也,外骨内肉者也。龟头与它(蛇)头同,天地之性,广腰无雄,龟鳖之类,以它(蛇)为雄。”这里的 “旧” 与久通,许慎说龟 “无雄” 是误解,说“龟头与它头同”,是错解。其实,龟在沙漠中产卵,蛇(它)常去那里偷食龟卵,蛇的常来常往,在世人眼里就成了龟的 “奸夫”。
龟是最易勾起人们怀古情愫的灵物。龟卜吉凶至少起于夏代以前。殷商时代 “习龟卜”已是奴隶主贵族的必修课。西周设龟人(官名),掌六龟之属。若有祭祀,则奉龟以往,军旅和丧事也不例外。画有龟象的旗帜称龟旐; 国家的重器称龟玉、龟鼎; 占卜的书简称龟经;占卜的吉凶兆纹称龟镜、龟鉴。《史记·龟策传》: “有神龟在江南嘉林中。嘉林者,兽无虎狼,鸟无鸱枭,草无毒螫,野火不及,斧斤不至,是为嘉林。” 龟城还是今成都的别称,据载:战国时秦张仪、司马错入主成都,屡筑城墙颓而不立,时有大龟出于江,周行旋走,随而筑之,城立遂因以为名。蜀太后徐氏有诗云: “周游灵境散幽情,千里江山暂得行。所恨风光看未足,却驱金翠入龟城。”(《题天迥驿》)最使人难以忘怀的还是那龟甲上镌刻的文字。一百多年以前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甲骨文的发掘和近年陕西岐山周原遗址甲骨文的发现,将中国文字史起码向前推进了上千年,为研究汉字的起源提供了可靠依据。汉字有幸以龟甲作为载体,真乃是汉字之大幸,民族之大幸。
甲骨文的 “寿”,来源于 “身穿袈裟缓步行” 的那个龟背图案的形状。龟寿千年,为世之所慕仰,仓圣当年大概也为之所动情, 遂取 “龟文” 图形 “” 以造人的长寿符号。 “”, 原本为象形字, 其实也可以说是个形声字。 “” 甲骨文 “肉” 字, 后来作为组字部件往往楷作 “月”,为人体或人体部位的造字部件所使用。
有关甲骨文 “寿” 字的析形释义,古文字研究的学者们历来说法不一。罗振玉、郭沫若、孙海波、李孝定众口一词释 “畴”; 饶宗颐、屈万里释 “祷”; 方述鑫释“铸”; 汤余惠释 “电”。至今仍有人说 “文中的曲线像耕田时所留下的痕迹,(或是田垄),其左右两个半圆形表示耕田的犁具” (《细说汉字》左民安著)。还有人说,“” 为耕耙过的田地的纹路, 像老人脸上的皱纹。 其实他们共同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取象问题;共同犯了一个明显错误, 即本末倒置。 “”,殷墟卜辞一般用作祭祀名, “其侑小乙, 祭于且(祖)乙。” 也用于“祷” 的意域。
金文的 “寿”,在甲骨文基础之上,增加形符“老”的同时又增加声符“时”(本音肘),更加完善了甲骨文形体的标意功能,仍为形声兼会意字。金文能够查到的“寿”字形体有33种,表明人们对“寿” 的普遍眷恋。近代又有人竟能书写出一百多种 “寿”字来,真可谓变化多端, 但万变不离其宗, 一般都缺 “” 莫可。
小篆的“寿”,上部为省笔的“老”,把下部的“肘”变作“口”,仍为 “寿” 的声符。 “”(肉)也变得不伦不类。楷书的 “寿” 演变得就更加离谱。“老” 的形状无影无踪; 上部由男性性器的标意符号 “士” 来压顶;下部又恢复金文的 “肘”; 中间的那部分结构,变得谁也无法解释清楚的形状。不过,我们应该相信,古人造字绝不会是随心所欲的胡来,一定是有字理可求的。陕西省委党校汉字学家任学礼教授对楷书的 “壽”曾作过一番出神入化的解释: “‘壽’ 由六个符号组合:‘士’ 成年男子也; ‘乛’即‘⼅’, 《说文》谓 ‘钩逆者谓亅’, 此即关中方言谓 ‘勾勾’, 喻男阳也; ‘工’天地之交合也; ‘一’道也; ‘口’喻女阴也; ‘寸’,手也,喻男阳也,又法也。合而为之壽,谓男子性成熟而阳强,可婚配而有阴阳之合,若依于天地交合之道,则身心平和而寿命之久矣。” 简化后的 “寿”,“一撇画了三寸长”。这 “三十” 和 “寸”,既不能久,也不是长, 何 “寿” 之有?更何况 “” 从甲骨文到楷书均为伤害的符号,“”作为字根所组构的汉字都有刀痕、砉伤、侵害义,如锋、契、害、砉、絜等。


龟背上的纹理, “” 从其取象。(自殷墟博物苑)


《说文》: “寿,久也。从老省。”故从寿所组构的汉字如俦、畴、帱、踌、筹、筹、祷、铸、涛、焘、梼等都具有长久、久远,接连、连续等蕴意。
据《尚书·洪范》载,寿是人生的五福之一,“五福寿为先” 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寿” 如今是所有老年朋友为之拼命追逐的本人身影。龟是长寿的,郭璞《游仙》诗有云: “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但是,寿命也不是无限的,曹操在《龟虽寿》的名作中就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的警句。龟,其所以寿,是有它“寿” 的道理。
龟,安安静静,心平气和的性情,不肆张扬,默默无闻的品行,特别是它那 “龟缩” 的本领,在下刻意学习也是学不到手的,因此肯定活不到千年,就像简化了的“寿”字那样,仅仅是“三十寸” 的长度。龟的本领,不仅本人学不来,相信许多人也是学不来的。可世间越是学不来的东西,就越是要拼命地学习,因此就有如“龟年”、“龟龄”、“龟室”、“龟屋”、“龟堂”之类美事的出现。至于“龟津”、“龟历”、“龟书”,就更与龟背文字有关。龟,确实是走红了多个朝代,可是到了元朝,灵龟开始走上乌龟运。“龟”成了一句詈语,元代陶宗仪《废家子孙诗》就含詈意: “宅眷皆为撑目兔,舍人总作缩头龟”。尤其是近代解剖学上将男性一敏感器官称为“龟头”,龟先生的名声一下子秋风扫地,其名誉也立马跌入低谷,竟然成了“龟儿子”、“龟孙子”、“绿帽子”,大有永世不得翻身之势。世间的事情说来也奇怪,同样是男性性器的 “龟头”,三千多年前是 “祖”,至今被后人奉若神明,而三千多年后竟成了 “孙”,却被爷们踩在脚下,这千古奇冤还有处诉说吗? 不过也别着急,朋友还记得有句 “仁者爱人,仁者寿” 的话吗?它道出了“寿”的辩证法。你想领略长寿的秘诀、真谛,使时间在你这里凝滞吗?甘当龟孙子。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汉字春秋》展出的 “寿”并作出了一般性的解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