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龠龢(和) 天地氤氲,万物生焉 |
释义 | 龠龢(和) 天地氤氲,万物生焉(甲) 阴阳相交之气,是谓和气。假如我们把“龠”理解为一种优良的社会文化,那么“禾”就是这种文化赖以存在的基础。“龢”是个承福载爱的字,中国人对它寄情颇深。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和核心价值;“和谐”又是中国人从古到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它至少萌发于商代中期。何以见得?武丁时期的造字“龢” 就是它的嚆矢。 “龢”(和) 的造出,发萌于哲理的思考,植根于哲学的范畴,如今不仅是哲学的重要概念,它还是志士仁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要的理论承袭。 《礼记·月令》: “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合同,草木萌动。”《易经·系辞下》:“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说的是天地二气缠绵交感,酝酿、孕育万物之生长,如同男女交合,才使得世间的万事万物得以化合与滋生。这是天地间协调发展的大道理。而“龠”、“龢”(和)二字的字理结构,就是这一道理的高度概括。 “龠” 字的字理是“☱” 与 “O” 两个符号的介入 。 甲骨文第一期的 “龠” (音悦),从今 (甲骨文契作 “”), 从齊(甲骨文契作 “”), 从 “○”。 “龠” 由上中下三部分交织构成。 上部的 “” 是古阴字, 它来源于周易 “兑”(音悦) 卦“☱” 的异构。“兑”在天为阴润,在象为覆盖,在地为坎泽,在家为少女, 在身为阴器, 在人为喜悦。 中部是“”(齊) 的异构,“齊”原取象于精虫的鞭摆与…向上窜动,在这里是万物齊相竞生的象征。下部的“○”是八卦归藏体阳性符号,它取象于太阳,太阳之精不虚,象征男阳,象征驱动刚健与阳气上扬。 “龠” 的字理是: 阴阳氤氲,交感情生,行云布雨,风响鸾鸣,甦枯醒伏,百废待兴,抑扬调作,万物竞生。“龠”其所以赋音为“悦”, 不仅是对“☱”(悦)意象的构思,而且是天地间的这种景象能给人间带来欣喜和欢悦。 同时,“龠” 上坤下乾的结构,在 《周易》 为泰卦,泰卦是个异常吉祥亨通的卦。“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社会一旦步入泰卦之日,也是庶民受用福祉之时。 “龠” 是禴的本字。“禴” 为祭名。殷 卜,“王宾龠,亡(无)祸”。《臣辰盉》:“惟王大龠于宗周。”《易经·既济》:“不如西邻之禴祭。”禴祭殷商时代在阳气上扬,万物复苏的春天进行,西周时在阳气正盛,万物竞生时的夏天进行,《尔雅 · 释天》: “夏祭曰禴。” “龠” 也是一种祭器,后来用作容器。殷卜,“令(命)员取玉于龠。”也用作量器,《汉书·律历志》: “量者,龠、合(音各)、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鐘之龠,……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 金文的 “龠” (), 小篆的 “龠” (), 楷书的“龠”,由于后代文人对甲骨文“龠”的原创性奥旨缺乏了解,虽然在形状结构上都发生了某些演绎与讹变,阴阳相交,万物竞生的蕴义被支离隔断,但原创性的痕迹依然存在。 “龠”是一个通顺畅达,万象更新的造字,从“龠”所组构的形声会意字都具有通顺、畅达的意蕴: 籥: 从竹。古代吹火的筒; 古代一种竹制管乐。 鑰(钥): 从金。开锁的牡具。 瀹: 从水。浸渍; 疏导、治理。 爚: 从火。火光四射貌,汉·班固 《西都赋》:“震震爚爚,雷奔电激。” 龡(吹): 从欠 (用力)。春风所至,生息万物。 龤(谐): 从皆。和合、协调。 籲(吁): 从竹、页。为某种要求而呼喊。 鸙: 从鸟。天雀,其鸣声有如诉告,故又称告天鸟。 “龠” 的本意是万物竞生,融通畅达,它的造义本与乐器没有直接关系。可是,《说文》却望文生义、牵强附会地硬释: “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从品、侖。侖,理也”。可以肯定地说,许慎从析形到释义都是完全错误的。早在商代怎么能有像盘曲圆弯的三孔吹头竹质管乐出现呢?即使到了春秋时期,只见有排管乐器竽。盘曲圆弯管乐的出现大概是近代的事。遗憾的是就连郭沫若老先生也跟上说“龠当为编管之乐器”(《甲研·释和言》)。 现在我们再来着重说一说 “龢” (和)。 甲骨文第三期的 “龢”,从龠,从禾,禾亦声,为形声会意字。 金文的“龢”() 与小篆的“龢”() 以及楷书的“龢”, 都是甲骨文“龢”的演绎与讹变。 阴阳相交之气,是谓和气。“龠”是一个阴阳二气互动,万物竞生的造字。我们既可以把它理解为天地交泰,万象通畅的一种景象,又可理解为社会运行中政通人和的一种氛围; 既可以理解为春发夏长,欣欣向荣的一种自然现象,又可理解为一个人的上下交而志相和,内刚外柔,蒸蒸日上的仪态。 “ 龢 ” 是个承福载爱的字,中国人对它寄情颇深。 在以农立国的古代,“禾”不仅是百穀的总称,而且从来都是物质的象征。假如我们把“龠”理解为一种优良的社会文化,那么 “禾”就是这种文化赖以存在的基础。“龢” 是个承福载爱的字,中国人对它寄情颇深。 “龢”后来以或体“咊” 而代替。“咊” (和) 从口禾,从禾,禾亦声,形声会意字。“禾” 为木,代表东方,为风,为少阳,为春夏。“口”来源于四象中的少阴 “⚍”,为兑 (音悦与 “龠” 同音)。属性为少女,为西方,为秋。少阳为阴中之阳,少阴为阳中之阴,故禾、口相比媾为“和”。和,同样是收获与喜悦的意境,正如老子所言:“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42章) 古人之“龢”,讲的是大气候,讲天地之合和,阴阳之合和,人仁之合和,精神与物质的合和,一言以蔽之,是世间矛盾的两方面的相互运转与真善美的彰显。 阴阳氤氲,天人合一,仁民爱物,民胞物与是中国人认识和创造世界的一个显明的个性。“龢” (和) 的核心正如横渠张载在他的《西铭》 中所表述的那样: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顺天应人,大而化之就是广义上的人与宇宙自然、人与社会共处,共生共养,共呼共应,共存共济意义上的完美和谐。 八卦理论对中国哲学的重要贡献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作为造字的理论依据,造出了中国早期的许多文字,“和”就是其中之一。汉字的创造者,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某些字释家们想象中的“小炉匠”,他们在创造与阐发中华文化含情上所表现的大器,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龢(和),阴阳氤氲,万物生焉; 天人合一,大道和谐,仁民爱物,民胞物与。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