𠬝() 甲骨文合集716,殷 羊𠬝。
㝬鐘,殷周金文集成260,西周晚期 南或(國)𠬝(子)敢臽(陷)虐我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䊷衣1,戰國 (詩)員(云): “(儀)型文王,(萬)邦(作)𠬝。” 按: “又”旁省形。 《説文》: “𠬝, 治也。 从又从卪。 卪, 事之節也。 ” 甲骨文象以手執人使之跪伏之狀,本義爲制服、降伏,當爲制服之“服”初文。 㝬鐘作, “又”移至“卪”下, 《説文》小篆承其緒。 甲骨文中, “𠬝”多指被擒獲的敵方之人, 又表示祭祀所用人牲。 㝬鐘“南或(國)𠬝(子)”,“𠬝”爲國族名。 上博楚簡一《䊷衣》 “(萬)邦(作)𠬝”, 出《詩經·大雅·文王》 , 今本和郭店簡“𠬝”皆作“孚”。
𠬝(fú)房六切。治也。从又,从卩。 卩,事之節也。報、服从之。 【按】治即治事,從事某種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