𩛥( ) 甲骨文合集37846,殷 [甲申] 祖甲, 隹王七[祀]。

  簋, 殷周金文集成3746,西周早期
  用乍(作)訇(詢)辛𩛥𣪕(簋)。
 沈子它簋蓋,殷周金文集成4330,西周早期 乍(作)𢆶(兹)𣪕(簋)。用𩛥卿(饗)己公, 用𢓜(恪)多公。
 師𩛥鼎, 殷周金文集成2830, 西周中期 𩛥敢 (對)王休。
 師𩛥鼎, 殷周金文集成2830, 西周中期 𩛥 (拜)𩒨首。
 師𩛥鼎, 殷周金文集成2830, 西周中期 休白(伯)大師 (諶)。 𩛥臣皇辟。
 嬴霝德簋,殷周金文集成3585,西周中期 嬴霝𢛳(德)乍(作)𩛥𣪕(簋)。 按: 此从甾聲。古文字从才聲與从甾聲可相通, 如“緇衣”亦作“䊷衣”。
 虎簋蓋,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1874,西周中期 𩛥, 乃且(祖)考史(事)先王。
 師詢簋,殷周金文集成4342,西周中期 卿(嚮)女(汝)彶屯卹周邦。妥立余小子𩛥(載)乃事。 《説文》: “𩛥, 設飪也。 从丮从食, 才聲。讀若載。 ” 甲金文典型形體从丮从皀,才聲; 聲符“才”或以“甾”相代换,而表意構件“皀”後又變作“食”。
𩛥 (zài)音載。設飪也。《儀禮》“匕載”,借載用之。从丮,从食,才聲。 【按】設飪,擺設酒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