刎( ) 報德像碑,北齊 而青德乏故賢,無刎頸之報。
 阿史那毗伽特勤墓誌,唐 元兇首刎,遺噍誠深。 《説文(新附)》: “刎,剄也。从刀勿聲。” “刎”字晚見,甲骨文、金文“勿”從造字意圖看,當爲“刎”字初文。漢簡或假“物”爲“刎”。銀雀山漢簡《客主人分》: “退敢物頸,進不敢距(拒)啻(敵),其故何也?執(勢)不便,地不利也。”“物頸”應讀爲“刎頸”。
刎 金文; 篆wěn[刂(刀,意符)+勿(聲符)→刎(《説文》:“刎,剄也。從刀,勿聲。”刎,刎頸之交:舊稱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金海曙《趙氏孤兒·第三折》:“想著我罷職辭朝,曾與趙盾名爲刎頸交。” △刎wěn6画 刀部 割脖子:自~|~颈之交(生死之交,指同生共死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