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 )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80,戰國至秦 嗇夫即以其直(值)錢分負其官長及冗吏,而人與參辨券,以效少内,少内以收責之。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202,西漢 婢曰: 毋此券。
 薛孝通敍家世券,北魏 大魏太昌元年□月十日,代郡刺史薛孝通,歷敍世代貽後券。
 元昭墓誌,北魏 丹書鉄券,藏之宗廟。
 馮安墓誌,唐 任俠券情,晚標壯齒。
 執失善光墓誌,唐 即賜金券,因尚九江公主,駙馬都尉,贈武輔國大將軍。 《説文》: “券, 契也。 从刀𢍏聲。 券别之書, 以刀判契其旁, 故曰契券。”
券★常◎常
形声,从刀, .jpg) (juàn)声,本义读quàn,古代的一种契据,可作为凭证,引申为用作凭证的纸片、票据等;又读xuàn,用于“拱券”,门、窗、桥梁等建筑物上呈弧形的构件。 券 金文; 篆quàn[刀(意符)+龹(聲符)→券(《説文》:“券,契也。從刀,龹聲。券别之書,以刀判契其旁,故曰契券。”券,古代的券由“契”發展而來,可以分開兩半,各執其一,以爲憑據。古代常用竹木刻成。後世多用紙代之。進而發展爲有價票據〈公債券、優待券〉。因“券”有兩聯,分爲左右,持左券者爲債權人,作爲索償的憑證。比喻爲有充分的把握〈穩操左券〉。)]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九):“又各寫了一張券約,發誓必同心到老。” 券 (8画) ❶quàn[券] ❷xuàn
 【提示】在异体字整理前,表示 “票据或作为凭证的纸片”,比喻 “事情有成功的保证” 等义时,券是 “券”的异体; 读 xuàn、表示“桥梁门窗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 义时,券不是 “券” 的异体。下面是刀,不是 ,不要错写成卷。 *券〔劵〕quàn8画 刀部 古指凭证,契约;今专指纸片式的凭证、票据:丹书铁~|债~|入场~|优惠~。 另见xuàn(452页)。
*券xuàn又读quàn8画 刀部 拱券,门窗上方、桥梁下方悬空的弧形部分:发~|打~。 另见quàn(3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