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加洛林小写体 |
释义 | 加洛林小写体公元8世纪末是一个政治动荡的时代,加洛林王朝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了它的统治历史。它在宗教、政治管理和文化领域中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并在文字上实施了意义重大的转变。在查理大帝统治时期,为了让整个法兰克王国使用统一的书面和行政文字,加洛林小写体(Carolingianminuscule)应运而生。 加洛林小写体的“a” 加洛林小写体字迹清晰,字形简单,书写方便迅速。我们今天所用的字母表中的小写字母几乎都在加洛林小写体中得到了完善。 采用加洛林小写体书写的最古老的斯洛文尼亚语言(公元10世纪下半叶) 加洛林小写字体的《四福音书》(约公元9世纪) 由于安色尔体和拉丁大写字母不再适应在中欧传播越来越广的德语。同时,在拉丁语中常用的缩写语也在德语中造成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这两种书写形式逐渐被加洛林小写体取代。从那以后,文字的日常用体和书面体都开始遵循统一的模式:小写字母有了上伸线和下伸线;单词与单词之间间隙分明;每一行的首写字母用装饰性字母或大写字母来突出。文字笔画也肥瘦适中,更便于阅读。 在查理大帝的统治下,学校以及教育事业重新繁荣起来。与此同时,对于文字拼写的反思也越来越强烈。自9世纪以来,加洛林小写体就从加洛林王朝的书写中心越来越快地扩展开来。到了11世纪末,在比利时和北法兰克王国出现了一种从加洛林小写体发展而来的新的书写体——早期哥特小写体。这种字体迅速在整个欧洲大陆传播开来,并开始逐渐取代加洛林小写体。 后来,从加洛林小写体中发展出哥特小写体和人文主义小写体。由于对古典时期作品的研究,让意大利古文化研究者又把眼光投向了中世纪早期的手写体,其中多数为加洛林手写体。它们是目前能得到的最古老的用来书写古典时期作品的字体。那些模仿被误称为“古典时期字体”的加洛林小写体也被用作印刷体,并一直沿用到今天。加洛林小写体奠定了我们今天所用的小写字母、书写体,以及印刷体的基础。 加洛林时期的建筑 在加洛林小写体中还采用了字体应用的等级制度,它配合书本的序页同时设计。文字的最高等级体现在首字母。在使用小写字体书写“规范”文本段落前,一页的最开始使用方书体,接下来的一级是安色尔体,最后才是半安色尔体。而许多“不麻烦”的手写稿仅仅只分为两层等级:方书体和小写体。 东法兰克王国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属地的手写文稿(约公元830年),左面是加洛林小写体,右面是方书体,下面是公元9世纪末德国加洛林小写体书写的补充文字。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