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喘
牛因热而喘气。汉丞相丙吉关心农事的典故。《汉书・丙吉传》:「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後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於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所)当忧,是以问之。』」後亦用以比喻庶民之疾苦。
唐 包佶《奉和柳相公中书言怀》:「凤巢方得地,牛喘最关心。」 宋 梅尧臣《和刘原甫十二月十日试墨》:「道旁牛喘谁复问,佛寺吹螺空唱号。」 明 李东阳《问喘词》:「道旁死人春不管,丞相停车问牛喘。」 |